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以上。国家强调每节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倡导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以上。
体育教学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特殊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个班级各项活动的合理利用时间与班级总时间的比例。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一般包括: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相互观察和帮助、练习后休息、组织措施。这五种活动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核心是学生做练习。
我国目前—般认为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在20-40%之间为宜,但究竟练习密度为多少才合理?这必须由练习的强度、学生体质水平,学校设备条件及学生学生人数而定,不必—概而论。我国目前普遍使用测定心率方法。用测定心率变化数据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标准也是不—致的。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占整节的比例。通常是40%---60 他决定着本节课的练习强度。取决于课的内容。
每节体育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体育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为改进中小学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新课标提出以下四个小点的建议:设计完整的学习活动。
一节课的练习密度一般在百分之30以上较为适当。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任务、可适当调整练习密度。 安排练习密度应考虑的因素:练习密度于课的教学任务有关,根据教材的不同课次,不同的教学任务、目的,练习密度也不一样。
1、【答案】:A A[解析]一般来说,课的综合密度越大越好。
2、并不是越大越好,一节课的练习密度一般在30%以上较为适当。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任务、可适当调整练习密度。资料扩展: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教学密度。
3、由此观之,在不同的体育课教材内容上,课的密度应有所不同,不能一味地遵循密度大就是好的理论,我们应该在教学流程上下功夫,要追求预设的有效性,以此来提高练习的密度。体育课密度因课次而异 体育课有新授课、复习课、考核课等课型,其密度也不尽相同。
4、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使用的时间与总课时的比例,包括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的休息以及组织措施。这些活动环环相扣,其中学生练习是核心,通过反复练习以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增强体质。课程的综合密度目标在于高效利用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1、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般有三种:身体条件的差异、运动技能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例如,有些学生长得高,有些学生长得矮,有些学生身体素质特好,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很差,有些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有些学生喜欢乒乓球运动等等。
2、在技巧和跳跃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优良品质。在队列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优良品质。在球类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在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拨、吃苦耐劳的精神。
3、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运动基础、心理素质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应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根本依据。
4、体质差的孩子一定更要有一个规律的作息习惯,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熬夜,熬夜时很伤神的,时间长了会让身体更加的虚弱,不利于身体健康,即便是体质好的人如果长期的熬夜也会累垮身体的,更何况是体质不好的用户。
5、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形式,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要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素质练习。
6、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发展个性和才华,并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发展鲜明的个性特征,有效引导学生的发展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统筹兼顾,合理组织和安排,才能使课外体育活动起到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