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于加多少,我们设需要加x立方米的水,于是质量m=0.6+1000x,单位:千克,总体积v=质量/密度,带入密度1×10三次方kg/m三次方,体积v=x+500*10^-6立方米(中学阶段一般不考虑液体混合后所产生的体积变化,也就是说10毫升的水和10毫升的盐水混合后总体积我们认为是20毫升。
2、把绳子和金属块 绑在一起,然后连接在弹簧测力计上。
3、第一个很简单,先测矿泉水瓶的质量,然后分别测量装满水和牛奶的瓶子的重量,算出水、牛奶的净重,体积相等,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可得牛奶密度。第二个,将烧杯分别称重。一个烧杯放满水称重。将金属块放入满水的烧杯,溢出部分由第二个烧杯接住。分别称重。
1、把水槽装满水,把手镯浸没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1。2把水槽装满水,把木块自由浸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2。3把水槽装满水,再把木块和手镯一并自由浸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3。
2、密度 ρ盐水=ρ水(G-G2)/(G-G1)提示: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 称重法 。
3、本题的思路:让压强计和金属盒处于不同液体的同深度处,通过测量U型管左右液体高度差,可算出盐水密度与水密度的倍数关系,从而测出盐水密度。
4、kg。所以瓶子体积=(0.5-0.1)/1000=0.0004m^3 将质量为0.192kg的项链放进空瓶中装满水,测得总质量是0.682kg。
5、②把小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为G1;③把小石块全部浸入盐水中,测力计的读数为G2;④计算盐水的密度ρ盐水=ρ水(G-G2)/(G-G1)提示: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称重法。

第一个很简单,先测矿泉水瓶的质量,然后分别测量装满水和牛奶的瓶子的重量,算出水、牛奶的净重,体积相等,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可得牛奶密度。第二个,将烧杯分别称重。一个烧杯放满水称重。将金属块放入满水的烧杯,溢出部分由第二个烧杯接住。分别称重。
可以先后分别用水和牛奶将瓶装满,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求出水的体积,即是瓶的容积,也是牛奶的体积。(2)在没有量筒(或量杯)的条件下,也可借助水和其他容器来测量未知固体的密度。
手打用量筒装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将木块放到水里,由于木块密度比水小会浮起,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细铁丝轻轻按住大木块,让水刚好淹没木块。
把水槽装满水,把手镯浸没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1。2把水槽装满水,把木块自由浸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2。3把水槽装满水,再把木块和手镯一并自由浸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3。
测密度有很多方法,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这道题通过测量浮力,物体的重力,侧计算出浮力大小。
测量固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B、对规则物体用直尺测出体积V,不规则物体借助于水和量筒测出体积V;C、利用密度公式p=m/V求出物体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m;B、用量筒测出体积V;C、利用密度公式p=m/V求出物体密度。
1、测出细铜丝的体积再除横截面积即细铜丝的长度 C。1)用天平测量筒的质量M1;量筒中装入适量奶并读出奶的体积V,用天平测总质量M2。2)用天平测球的质量M,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1。球浸没水中读体积V2。3)一“捆”。无论体积,还是质量恐怕都超量程。4)先测100根左右的大头针的质量M1,查出准确根数n.再测总的质量M。
2、手打用量筒装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将木块放到水里,由于木块密度比水小会浮起,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细铁丝轻轻按住大木块,让水刚好淹没木块。
3、第一个很简单,先测矿泉水瓶的质量,然后分别测量装满水和牛奶的瓶子的重量,算出水、牛奶的净重,体积相等,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可得牛奶密度。第二个,将烧杯分别称重。一个烧杯放满水称重。将金属块放入满水的烧杯,溢出部分由第二个烧杯接住。分别称重。
4、把水槽装满水,把手镯浸没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1。2把水槽装满水,把木块自由浸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2。3把水槽装满水,再把木块和手镯一并自由浸在水中,测出液面下降量L3。
5、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M金;用天平测出杯子的质量 M杯;在杯子内装满水,将金属放入杯子内,使溢出的水流入另一个杯子,测出杯子和水的质量 M总,溢出水的体积为(M总-M杯)/水的密度,体积即为金属的体积;金属的质量/金属的体积=金属的密度。
6、BC )A.测量结果不正确,是因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不准确 B.因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不准确 C.测量结果偏大密度 D.测量结果密度偏小 分析: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时,烧杯会不可避免的沾走一点盐水,这会导致测出的盐水体积偏小,在质量不变情况下,计算出来的盐水密度就会偏大。
1、某块冰中含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55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体的容器中,当冰融化后,容器的水面下降了0.5cm,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已知冰密度=0.9×10kg/m,水密度=0×10kg/m。(1)冰的体积为多少?(2)求石块的质量。
2、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同种物质,密度是永远不变的,是个常数,体积是自变量,质量是因变量,这个可以理解了吧。2,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不变,它跟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不变,其实就是说同种物质密度不变,刚才说过了。
3、正确答案:D 因为虽说相同质量的铁球、铜球、铝球中铝球的体积较大,但是由于都是开心的,这就存在着空心部分的体积大小问题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说本该体积大的铝球如果空心部分小于铜球,那么有可能铜球的体积大于铝球的体积。故凭现有条件根本无法判断三个球的体积大小。
4、相对密度=15g/(50622g-m1)你所说的“25摄氏度时水的相对体积为0.99098。
1、测密度有很多方法,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这道题通过测量浮力,物体的重力,侧计算出浮力大小。
2、思路与技巧:不难看出此题的关键是如何测出铁块的体积,显然用例2的方法是行不通了,这时就需要同学们拓展思维空间,跳出密度公式的圈子,联系其他知识点想办法测出铁块的体积。这里利用浮力的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对学生提出为什么示数变小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变小的原因是受到浮力的作用。(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通过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知道测量浮力的方法,F浮=G-F拉。
4、所以金属块重8×3=4N,即可知金属块质量为0.54kg;金属块没入水中后,读数为2N,所以A点受到向下的拉力为2×3=6N=金属块所受重力-浮力 可知浮力为4N-6N=8N 水对金属块的浮力:ρ水gV=8N 水的密度为1000kg/L,可求得金属块的体积:V 密度也就可算了。
5、F浮=ρ液gV排。此公式说明浮力只和液体密度以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有些同学会错误的认为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大小有关。用途:求浮力大小。液体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体积V排都知道的条件下。适用题目类型有同液不同排或同排不同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