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茂名油页岩矿区地层物性统计特征

1、油页岩的平均密度仅为53×103kg/m3,低于共生岩石页岩密度0.2×103kg/m3,低于共生-伴生岩石粘土质砂岩密度0.99×103kg/m3,低于伴生岩石砂砾岩、砂岩的密度分别为05×103kg/m15×103kg/m3,也低于其他不共生岩石(火山岩、变质岩)密度在0×103kg/m3以上。

2、整体上,该矿区直接探测的目标为尚村组、油柑窝组,具有相对极低密度、极弱磁性的特征,并由于油页岩相对较薄,出现电阻率略低,极化率也略低的特征;间接探测的目标为黄牛岭组、上垌组,具有相对高密度、弱磁性、高电阻率、高极化率的特征。

3、矿区油页岩的密度约为85×103kg/m3,页岩的密度为15×103kg/m3,砂岩泥岩的密度为85×103kg/m3,差异十分显著,重力勘探方法和地震勘探方法具有探测油页岩矿的物性前提。(2)磁性 矿区内油页岩的磁性无数据。页岩与砂岩、泥岩的磁性相比,具有相对低磁化率、高剩磁强度的特征(图32)。

4、油页岩分布规律 矿区内油页岩和褐煤主要产在油柑窝组地层中。工业矿层严格地受油柑窝组控制,但矿带的空间分布则受盆地西南缘次一级北西向的金塘断裂、新圩断裂和羊角断裂控制,从而使矿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依次有高州含矿区、茂名含矿区和电白含矿区。

5、油柑窝组油页岩 油柑窝组油页岩为褐色、深褐色,组织致密以小刀轻轻削之呈薄片状卷皮,质量较好者,其卷皮呈深褐色,而一般质量不好者、小刀削后呈浅褐色卷皮。油页岩以指甲刻之呈油脂光泽。当用火点燃时,可闻到像烧橡皮一样的特征味道,并冒出带有黑烟的火苗。

抚顺盆地油页岩

1、有机质丰度:抚顺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较高,一般在94%~239%之间,平均为11%。富矿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高于贫矿油页岩,含油率与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 有机质类型: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抚顺盆地油页岩有机质类型被划分为I、Ⅱ1和Ⅱ2型。

2、半深湖、深湖亚相主要发育在抚顺盆地计军屯组,半深湖亚相主要沉积了巨厚的灰黑色油页岩,水平层理较发育;深湖亚相主要沉积了巨厚的褐色油页岩,块状层理较发育,贝壳状断口。根据油页岩含油率的测试结果,深湖相油页岩的含油率和厚度明显高于半深湖相油页岩,高含油率的油页岩在野外风化后呈页片状。

3、抚顺盆地油页岩颜色为褐色、棕褐色及深灰色。深褐色油页岩的含油率最高,可达12%;褐色次之,灰色的最低,一般为5%~6%。贫矿油页岩通常具有暗淡光泽,富矿油页岩具有较强的沥青光泽。

4、抚顺盆地油页岩层形成于裂陷期,其厚度分布明显受到同沉积正断层的控制。纵向同沉积正断层既控制了盆地的轴向,也控制了超厚油页岩带整体的东西向展布形式;横向同沉积正断层既控制了基底次级断陷、断隆的形成和分布,也控制了超厚油页岩块段的形成和分布。

5、古气候是沉积盆地控制油页岩聚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抚顺盆地油页岩中黏土矿物非常丰富,其中高岭石含量高于伊蒙混层,并含有少量伊利石,这种黏土矿物组合指示一种温暖湿润、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温暖湿润的气候一方面可以降低湖泊陆源碎屑物质的供给;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使湖泊的生产力大大提高。

抚顺盆地油页岩特征

抚顺盆地油页岩颜色为褐色、棕褐色及深灰色。深褐色油页岩的含油率最高,可达12%;褐色次之,灰色的最低,一般为5%~6%。贫矿油页岩通常具有暗淡光泽,富矿油页岩具有较强的沥青光泽。

抚顺油页岩颜色为褐色、棕褐色及深灰色。抚顺深褐色油页岩的含油率最高,可达12%,褐色次之,灰色者最低,一般为5%~6%,贫矿油页岩通常具有暗淡光泽,富矿油页岩具有较强的沥青光泽。

敦密盆地包括桦甸、梅河两个油页岩含矿区,地理环境主要为丘陵,含油页岩层位为古近系桦甸组,油页岩埋深一般为0~1000m,油页岩厚度一般为20~110m,含油率主要为52%~280%。

一)油页岩形成环境分析 根据抚顺盆地基底及其充填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可以将抚顺盆地沉积环境演化概括为以下七个发育阶段。

油页岩物理特征 中国油页岩一般颜色呈灰褐色、褐黄色、深灰色、灰黑色,少数呈灰绿色或杂色。油页岩含油率越高,颜色及色调越深。光泽一般为暗淡光泽、油脂光泽或沥青光泽。断口呈参差状或贝壳状等,并呈薄层页片状、纹层状构造,还见有中厚层状和块状构造。

煤沉积时期,其分布范围往往覆盖整个湖盆。图3-22 抚顺盆地古近系油页岩地层沉积特征 断陷沼泽湖盆中油页岩与煤交替主要发育于水进体系域中,油页岩主要发育在每次湖侵的开始,这时水体较深,而煤往往发育在每次湖侵后的水体变浅的阶段中。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按照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变化、规模及其分布特征(图3-1),将本区布格重力异常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面状区异常,一类为梯级带。

2、正负异常轴向均呈南北向展布为最大特征。 白音套海—金厂沟梁一线以西赤峰市地区,以西拉木伦断裂带为界,航磁特征各具特点,进而划分为赤峰市地区北部磁场区和赤峰市地区南部磁场区。 西拉木伦断裂带本身在航磁图上以线性负异常带反映出来。

3、具多层自北向南岩片叠置的特征;中部为一地壳内高、低速带呈稀疏交替的区域;下部为下地壳和上地幔以水平的高、低速转换界面相互交替为特征,莫霍面上、下有两条明显的低速带(深60~65 km及75 km),其下出现一系列断续的低速带,组成厚达80 km以上的岩石圈下部结构(许志琴等,1996)。

4、区内区域磁场分布特征见图1-6,大致可分为:图1-6 航磁△T异常图(单位:nT)北山负磁异常区 该区异常以负为主,强度一般为-25~-100nT,呈东西向紧密带状分布,其中局部正磁异常主要由古生代火山岩及华力西期基性、超基性岩引起,反映了北山地区褶皱构造带的磁场特征。

油页岩的物理性质

油页岩工艺性质包括含油率、灰分产量、发热量等工业指标,是评价油页岩的重要指标。A.含油率 通常把含油率大于6%以上的油页岩称为富矿,低于6%的油页岩称为贫矿。中国东部的兖州、老黑山、黄县的油页岩含油率较高,其含矿区油页岩平均含油率分别为11%、11%和18%。

油页岩的物理性质与油页岩的开采、破碎以及进一步热加工等均有直接的关系。油页岩的物理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始生成物的种类和环境,即其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和组成。油页岩自矿区开采出来后,在露天储存的情况下,其性质也可能会有所变化。

油页岩中的矿物质常与有机质均匀细密地混合,难以用一般选煤的方法进行选矿。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油页岩,往往形成明显的片理。主要包括油母、水分和矿物质。①油母。含量约10%~50%(干基),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富含脂肪烃结构,而较少芳烃结构。

岩(矿)石的密度

1、一般来讲,金属矿石具有较大的密度,其变化范围是5~0g/cm3;大部分非金属矿石的密度值较小,岩石的密度在2~5g/cm3之间(表3-3-1)。表3-3-1 常见岩石的密度 沉积岩 沉积岩密度的变化范围是2~0g/cm3,常见值为7~7g/cm3。

2、表1列出了常见岩(矿)石的密度值,由表可见,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密度大于沉积岩,而沉积岩本身的密度变化也很大。例如,灰岩和砂岩的密度变化约1g/cm3,白云岩和页岩密度较均匀,但其变化仍可达0.6g/cm3。

3、小魔岩石密度为6至71。岩(矿)石的密度岩石、矿物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其单位g/Cm3或kg/m3。

页岩矿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