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冬天体积变大和比热容有关吗

1、冰在冬天体积变大的现象与比热容有一定的关联。从比热容的定义公式C=Q/m△t出发,结合密度公式ρ=m/V,可以推导出m=ρV。将此代入比热容公式,得到C=Q/ρV△t。由此公式可以进一步得出体积V的表达式V=Q/Cρ△t。我们知道,水的比热容为2x10焦/千克.摄氏度。

2、因为水在四度时密度最大,就是说分子最紧密,温度再冷后,水分子就不紧密了,就是说密度改变,这样空气进去了,体积就大了 冰比水轻 --(原载1951年12月《开明少年》)冰比水轻,大家井不觉得奇怪,其实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咱们把一团猪油放在锅子里,等它熔化了,再加进一团去。

3、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比热容的三种形态 1 定压比热容Cp 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4、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少,热量吸收有限,陆地比热容小,降温快,有利于冰雪的积累和冰川的形成。大气成分变化:当时地球的火山活动较为频繁,大量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火山灰和气体进入大气层。

5、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海水和淡水结冰有什么区别?

1、密度不同 普通的但水结冰密度为0.9克/立方厘米,而海水结冰的密度会高于淡水冰,海冰中因为含有气泡,密度一般低于此值,新冰的密度大致为0.914克/立方厘米,海冰的密度随盐度增加和空气含量的减少而加大。冰龄越长,由于冰中卤汁渗出,密度则越小。

2、结冰的开始位置不同:淡水结冰: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是不结冰状态。海水结冰:海冰的形成可以开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层,如果混合强烈直达海底,也可以在海洋底部结冰。(2)结冰状态不同:淡水结冰:表层开始结冰,下层可能仍保是不结冰状态。

3、密度差异 普通的淡水结冰密度为0.9克/立方厘米,而海水结冰的密度高于淡水冰。海冰中因含有气泡,密度一般低于0.9克/立方厘米,新冰的密度大约为0.914克/立方厘米。海冰的密度随盐度增加和空气含量的减少而加大,冰龄越长,密度越小,因为冰中卤汁渗出。

4、海水和淡水结冰的过程和条件存在显著差异。首先,淡水的冰点是固定的,纯净的水在0℃时会结冰。相比之下,海水的冰点并非固定,它受到海水盐度和深度的直接影响。海水中的盐分越高,或者水体越深,其结冰温度就越低,通常海水结冰时的温度会低于0℃。其次,淡水通常只在表层结冰,而海水结冰则更为复杂。

水的物理化学常数?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实验原理 含有钙、镁离子的水叫硬水。测定水的总硬度就是测定水中钙、镁离子的总含量,可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 滴定前: M + EBT M-EBT (红色) 主反应: M + Y MY 终点时: M-EBT + Y MY + EBT (红色) (蓝色) 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时,即为终点。

2、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边滴边不断搅拌水,再用广泛试纸测试你所要的值。说明:广泛试纸以7为中线大于7为碱性。。14为强碱;小于7为酸性。。1为强酸。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3、油和水互不混溶,一般油的密度小,所以油层会在水的上层。同时小的油滴会聚合成大的油滴,原因类似于问题七,大油滴表面积小,稳定。所以会有两层,且一般有明显的界面。第二个问题是物化吗。是生活常识吧。如果是雾化,水能更好的带走身体的热量,应该是更凉爽。

4、组成 开放分类: 术语、物理化学、汉语、分析化学、分析学 zǔchéng composition 化合物或溶液(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用重量比表示的称重量组成,用百分数表示的称百分组成。 例如水和重量组成是氢:氧=00797:9997重量单位;它的百分组成是氢119%,氧881%。

冻土中的冰

1、冰是冻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冻土中的含冰量以及冰与土骨架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决定了冻土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性质。冻土中的冰称为地下冰,是存在于土中的固态水,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孔隙冰、分凝冰和侵入冰。

2、当温度很低,未冻水含量少而冰含量很高,这样的冻土一般比较「 ”坚硬”;当温度升到冻结温度附近,冻土中的冰变少而未冻水增多,冻土就变得相对「 ”软弱”。

3、季节冻土又称活动层。冰在冻土中是一种造岩矿物,它使土颗粒胶结起来形成冻土结构。但更为常见的是冰在土中形成独立巨大的冰体(冰层、冰胝、冰透镜体等),或是在裂隙中形成分散的、体积不大的冰体。冻土在含冰的同时还可能含有冻结薄膜状的结合水。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