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液体物质的密度:水银(汞):16×10kg/m。植物油:0.9×10kg/m。酒精、煤油:0.8×10kg/m。水(4℃):0×10kg/m。
2、对于液体,密度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 (ρ) = 质量 (m) / 体积 (V)这里的质量通常以克(g)或千克(kg)为单位,体积以立方厘米(cm)或立方米(m)为单位。
3、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103千克/米3,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常见的非金属固体、金属、液体、气体的密度见附表。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或g/cm3表示。
4、液体的相对密度是以水的密度为基准的。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如果相对密度大于1,则说明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如果相对密度小于1,则说明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水(60℃)密度是0.983237,水(18℃)密度是0.998621,水(100℃)密度是0.958375。密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ρ=M/V式中M为质量,以公斤(kg)计;V为体积,以立方米(m3)计。所以ρ的单位为kg/m3。
6、物质的体积与分子的大小以及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只有当物质处于气态时,分子的大小才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密度跟分子量近似成正比。而当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的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密度跟分子量不成正比。

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许多属性不一样的,比如水和冰,密度,分子间的作用力,再比如说理想气体的公式就适用于水而不适用于冰,你想一想,算了举个例子吧,就好比一个物体它在一号状态下是这样的。 。 。
因为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就会导致他 密度质量温度等不同,而这些就会影响到比热容。
会变!物质的状态变了,就说明其所蕴含的能量不同了。而对于物质密度来说,本质上就是指两个原子之间的紧凑程度,而其能量就恰恰决定其紧凑程度,即是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而不是分子的间隙。比热容是显示物体受热或受冷而增高,降低温度快慢的物理量。是每一种不同物质的特性。比热容与其他无关,并永远不会改变。
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1、同一种物质密度在不同状态下是不同的这样的说法过于武断。举例说明:300K(K为开尔文,温度单位)100MPa(MPa为兆帕,气压单位),和600K,200MPa的 空气,他们的状态不同,但是密度相同。
2、以水和冰为例,组成它们的分子都是水分子H2O,可以说水和冰就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冰是固态,水是液态。但是,水和冰的密度是不同的。
3、在同种物质中,原子的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同等体积下,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物质密度更大。其次,物体的温度和压强也会影响物质的密度。
4、气体的话,密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比如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只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5、当然不同 下面是密度的理解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6、和状态有关指的是物质的三态:气态、固态、液态,虽然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特征也是不同的。总之,密度是随物质而来,并随温度、压强、状态不同而有所变化,其每种物质的密度的变化的规律是确定的。
因为从固态,到液态,到气态,分子之间的距离在增大。但是也有特例的,就是H2O,固体冰的密度小于液体,即说明固体时的体积可以比液态时的大,因为水分子结合成冰时是通过特殊的氢键结合的。
同种物质不同状态质量不变,所以只考虑体积的变化。一般情况物质热涨冷缩,所以,液态比固态体积大密度小,气态比液态体积大密度小。只有最常见的水例外,4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
而气体体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①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占的体积:固体液体气体[水除外]。②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而固体、液体却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