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面量方面。60支棉一般都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长绒棉,100支面用百分之百的长绒棉。密度方面。织数越高,棉布就越密,60支绵织数少于100支绵的织数,所以100支绵比60支绵高。
2、支苎麻和100支苎麻的区别是纤维长度不同和密度不同。纤维长度不同:60支苎麻是指在每公克苎麻中,该纱线的长度为60英尺左右,每磅苎麻可纺出60根这样的线。而100支苎麻则是指在每公克苎麻中,该纱线的长度为100英尺左右,每磅苎麻可纺出100根这样的线。
3、的。苎麻面料密度越大越好。支数代表了棉纱粗细,支数越高,纱就越细,织成的面料就会越腻光滑,光泽度就越好,手感越柔。所以,苎麻是100的好点。苎麻用途多样,可作为原料制作天然纤维产品,也可作为饲料草、生态草等利用,根、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清热利尿,止血解毒等功效。
4、天丝麻料与100支×麻的特点和优点不同,因此无法直接比较哪个更好。天丝麻料是一种混纺面料,由70%的莱赛尔纤维和30%的亚麻纤维混纺而成,具有吸湿性好、透气性好、抗菌抗静电等优点,适用于制作高档衬衫、西服、裙子等服装。
5、苎麻数量多或少的区别。四十五支相对来说面料密度就稀疏一点,光泽度、手感,柔软度就差一点,100支的苎麻起透湿性,透气性吸湿性都要高于45支。苎麻织物是以苎麻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织物。具有吸湿散湿快、光泽好、挺爽透气的特性,适用作夏季服装、床单、被褥、蚊帐和手帕等。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纺专、管状骨针、打纬木刀和骨刀、绕线棒等纺织工具。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汉代的纺织技术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和起戎棉等文物,展示了汉代丝织技术的精湛。素纱襌衣以其轻盈(重量仅为49克)和色彩斑斓的纹饰著称。此外,汉代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国内贸易,也使得中国的纺织品影响力扩展到海外。
关于纺织的历史 中国纺织发展史中国古代纺织品,采用麻、丝、毛、棉的纤维为原料,纺绩(纺沙、辑绩、缫丝)加工成纱线后经编织(挑织)和机织而成的布帛,通常称纺织品。 不同时期的纺织品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发达的尺度之一。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
1、密度梯度法是依据各种纺织纤维具有不同密度的特点,通过检测纺织纤维的密度来进行鉴别纤维的。麻纤维密度为54~55。尼龙密度为1显微镜观察法是依据纺织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形态特征来鉴别各种纤维,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熟悉各类纺织纤维的形态特征,才能获得准确的鉴别结果。
2、植物纤维原料,常用的植物纤维主要有麻纤维(包括剑麻纤维、黄麻纤维、苎麻纤维和亚麻纤维等)、竹纤维、纤维素纤维等。用植物纤维作增强体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可降解、可回收、可再生的特点,下面看看植物纤维原料。
3、麻纤维纵向呈长带状,无转曲,有中腔,两端封闭呈尖状,表面有竖纹及横节、裂节或纹节,这是鉴别麻纤维的主要特征。3)麻纤维的特性麻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吸湿性极佳,标准状态下回潮率12%-13%,且吸湿、放湿、散热快、无贴身感。麻纤维具有天然丝状光泽,但手感较粗糙,刚性大,弹性较差,易生褶皱。
1、麻纺原料中,苎麻采用高温碱性煮练化学脱胶法。黄麻、槿麻和苘麻等一般采用河流或池塘浸渍的微生物脱胶法,俗称精洗。亚麻(包括胡麻)有微生物法、高温水解法和化学脱胶法等,现多采用半脱胶的微生物脱胶法,统称浸渍,有雨露浸渍法和温水浸渍法之分。有的纤维在纺纱过程中或制成纱、织成布后,还需进一步精练脱胶。
2、分脱胶、梳理和成纱三段。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① 脱胶:苎麻韧皮层中可供纺纱的纤维素含量约70%左右,其余是胶质。脱胶就是用化学和物理方法除去脱质。脱胶后的苎麻再经给油、烘干,成为精干麻。② 梳理:把精干麻加工成长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单纤维。
3、年在重庆,鄷云鹤用简陋的化工设备搞脱胶试验。经过8年的刻苦钻研,终于找到使苎麻原料均匀脱胶的方法。鄷云鹤把它归纳为“先酸后碱,二煮一漂或二漂”的化学脱胶新工艺。
4、溶解一部分果胶和半纤维素。苎麻的脱胶工艺条件有很多,对浸酸效果的影响有溶解一部分果胶和半纤维素,使得胶质物之间的连接蓬松,为碱煮减轻负担。
苎麻一年生长三季,上下两季麻的衔接很紧,间隙时间短,一般上季麻剥打后7-10天,下季麻即可长出幼苗,15-20天内可长到0-2m高,叶片较大,绿叶一遍,非常茂密,多层覆盖麻地,覆盖度可达100%,且覆盖时间长,一般生长期覆盖时间约为9个月左右。
一年生草本,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高可达2米,小叶呈菱状卵形,长 7-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生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及小托叶均密生黄色柔毛。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拟蕨类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 350 000个物种。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荠菜 葶苈 碎米荠(好象是弯曲碎米荠)以上均为中文名,学名都是拉丁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