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初始应力分布有哪些基本规律

1、岩体初始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垂直应力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垂直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根据实测数据,平均密度约为7KN/m。 水平应力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平均水平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分布的主要规律: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实测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垂直应力随深度线 性增加。 平均密度约为27KN/m3 。水平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平均水平应力随深度而增加。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K。

3、首先,浅部岩层的实测结果显示,初始应力的垂直分量σv通常接近于岩体自重应力。据统计,大约有3/4的测量数据显示,水平分量σh普遍高于垂直分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如1000米以下,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趋于一致,甚至可能垂直分量大于水平分量。其次,地应力的水平分量表现出各向异性。

4、按岩体初始应力场分布规律的总体特征(图4-17),可划分为近坡面的浅表生改造和深部的应力集中带两大部分,其具体特征如下。(1)近坡面附近,最大主应力σ1近于平行坡面,且应力量级总体较低。

5、地壳浅部岩体初始应力场分布有哪些规律?... 地壳浅部岩体初始应力场分布有哪些规律? 展开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6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6、地应力的分布规律:(1)岩体中存在三向不等的空间应力场;(2)垂直向应力语岩体自重的关系;(3)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关系:100/H+0.30≦λ≦1500/H+0.50;(4)水平应力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地应力(crustalstress)存在于地壳中的应力。即由于岩石形变而引起的介质内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物性参数特征

1、从表3-1明显地看出,胶东地区各类正常岩层物性特征基本可分为五种类型:①不均匀磁性—高密度—低导电性—低激电性;②弱磁性—中密度—中导电性—低激电性;③弱磁性—中密度—低导电性—低激电性;④不均匀磁性—中密度—低导电性—低激电性;⑤弱磁性—中密度—低导电性—低激电性。

2、特征点法是从异常曲线上选取特定点(如极大值、零值或拐点)来计算地质体几何或物性参数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假设剩余密度为常数的简单几何形状。 对于水平圆柱体,可以通过分析Δg异常来求解中心埋藏深度D、线密度λ、半径R以及顶部埋藏深度h。

3、摩尔质量:711 g/mol 密度:881 kg/m沸点:80.1°C 熔点:-93°C 折射率:501 粘度:0.644 mPa·s 表面张力:29 mN/m 热导率:0.146 W/(m·K)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苯的物性参数可能会有所变化,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4、描述物质特性和性质的数值量度。物性参数用于描述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热力学、热物性以及力学等方面的特征,这些参数可以包括冲击强度、拉伸强度、融溶指数等,是材料在制工方面能否达到要求的重要数据。

区域地球物理

火山岩的磁性极不均匀,在其分布区磁跳跃变化剧烈,形态比较复杂,酸性火山岩能引起n×10 nT的航磁异常,中性火山岩能产生n×102~3×103nT的航磁异常。 区域重力场及其特征 按照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变化、规模及其分布特征(图3-1),将本区布格重力异常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面状区异常,一类为梯级带。

但具体到不同的矿床,由于成矿地质条件的变化,地球物理模型也有细微的变化,根据物性特征及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而采用最佳的地球物理方法,则需要进一步总结研究。

区域重力场特征 区内区域重力场见图1-4,从图上可看出,区内布格重力场自北往南,自东往西逐渐减小,梯度变化呈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趋势,定性的反映了地壳厚度自北往南、自东往西变厚的特点。

地球物理特征能够反映现代地球结构、物质组成及地质构造的特征。区域重力、磁异常信息除了反映区内不同地质体的一般物性外,尚能够反映出不同层次的深部地质构造信息,即反映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一些线性异常带,常反映出或显或隐的构造带或岩相带。

岩体的密度规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