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以下是具体解释: 组成元素相同:水和冰的组成元素都是氢元素和氧元素,且结构相同。 物理状态变化:水变成冰是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本质结构并未变化。 分子结构一致:冰和水只是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分子是一样的。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在常温常压下,水以液态存在,而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固态。尽管它们的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是由H2O分子组成,这些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因此,从化学角度来看,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以下是具体分析:组成元素相同:水和冰的组成元素都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即它们的化学组成是一致的。分子结构相同: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的内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1、水的密度大。冰的密度为0.9×10kg / m水的密度为0×10kg / m所以,水的密度大。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2、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主要是因为水分子在冰中的排列方式与在液态水中的排列方式不同。具体来说:水分子团的大小不同:在液态水中,由于水分子间存在强大的氢键,它们会形成较小的水分子团,且这些分子团排列紧密,使得液态水的体积相对较小。
3、水和冰的密度不相同,水的密度比冰大。密度差异原因:一般而言,物体遵循热胀冷缩的原理,即从液体冷却到固体时,体积会缩小,密度会变大。但水是一个特例,在0至4摄氏度范围内表现出反常的热缩冷涨现象。
水的物理性质:水的密度、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水的比热容。水的化学性质:水的电解、水作为溶剂、水的两性。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密度: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 g/mL。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水的密度都会减小。这就是为什么冰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冰的密度约为0.92 g/mL,比液态水小。
稳定性:在2000℃以上才开始分解。水的电离:纯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O==可逆==H+OH 或 HO+HO=可逆=HO+OH。水的氧化性:水跟较活泼金属或碳反应时,表现氧化性,氢被还原成氢气。
水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沸点和凝固点、比热容以及表面张力等。水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电解能力、作为溶剂的特性、以及两性特点等方面。 水的物理性质 - 密度:在4℃时,水的密度达到最大值,约为1克/毫升。这是因为水在冷却时会形成晶体结构,使得相同质量的水在4℃时的体积最小。
1、冰块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5-4:4=1:4;2,水面的位置是【不变】的,因为水和冰的总质量没变。如果水面变了就意味着水和冰的质量之和变了,这是行不通的。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v排=(3/5)v物,露出水面的体积 v露=(2/5)v物。重力 g物=ρ物v物g 浮力 f浮=ρ水v排g=ρ水(3/5)v物g 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
3、带入值去计算就得到了。意思就是物体漂浮的时候,物体浸没的体积是物体体积的几分之几,那么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4、露出水面的体积:V×2/5=(2/5)V 浸入水中的体积:V×3/5=(3/5)V ∵侵入水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
5、首先我们从题中知道,两物体都是漂浮。则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相等。
6、重力=浮力,所以重力为pgv=1000*10*7V 换到0.84*1000的液体中,还应产生1000*10*7V的浮力,则体积为v=(1000*10*7V)/pg=(70000V)/(0.84*1000*10)=8又1/3V.露出液面部分:10V-33V=1又2/3V。物体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致之比:1又2/3:8又1/3=1:5。
提问错了,应该是温度差是多少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共存的温度是0℃,这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如果冰化成水,其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将变大。
因为水的凝固点(或冰的熔点)温度是0℃,由于水在凝固(或冰融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所以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
摄氏度,常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无论是冰在融化或水在凝固,其温度必为0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是指冰和水能够稳定共存的一种状态。所谓稳定共存,严格的讲是指经过充分混合,冰不再熔化,水也不再凝固的状态。如果将处于这一状态的冰水混合物置于温度高于熔点的环境中,冰将持续熔化,此时它们将不再是严格上的冰水混合物。
冰块融化后的情况视温度而定:若融化时温度超过0度:冰块会完全变成水。在这个过程中,冰从固态转变为液态,体积变小,密度变大,但质量保持不变。若融化时温度为0度:冰块会变成冰水混合物。这意味着部分冰仍然保持固态,而部分冰已经开始融化成水,形成冰水共存的状态。
1、因为冰的密度是0.9g/cm3,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在冰水混合物体系中,冰是浮在水面上的,所以冰块全部融化后,水面高度会上升。
2、我的结论是:当水杯中的冰块完全熔化后,杯中的水面高度将保持不变——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分析如下: 冰块在水中漂浮,其所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冰块自身的重量。 当冰块融化成水后,它的重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它融化成的水的体积应该与原来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
3、当冰块放入水中,随着冰块逐渐熔化,水面高度会发生微小的变化。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时,熔化的水体积与原来冰块的体积相当,因此水面高度保持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