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2-二氯乙烷与氨水送入管式反应器,在150-250℃、392kPa压力下进行热压氨化反应。反应完成后,生成的混合游离胺经碱中和处理,随后浓缩以去除氯化钠杂质。接着,对粗产物进行减压蒸馏,收集不同馏分以进行分离。
在工业生产中,三乙烯二胺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环加成法和直接合成法。环加成法是通过环己烯与氨的环加成反应得到,而直接合成法则通过丁二烯与氨的催化加成反应制备。三乙烯二胺因其优异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用途,在化工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之一。
在聚合反应中,四甲基乙二胺与过硫酸铵配合,可用于催化丙烯酰胺的聚合,以制备在凝胶电泳中用于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的聚丙烯酰胺凝胶。通常,其用量为0.1-0.2%的体积比,但实际使用量可能因具体方法而异。
有机硅导热灌封胶是以有机硅材料为基体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室温固化,也可以加热固化,具有温度越高固化越快的特点。是在普通灌封硅胶或粘接用硅胶基础上添加导热物而成的,在固化反应中不会产生任何副产物,可以应用于PC、PP、ABS、PVC等材料及金属类的表面。
醇解反应用的催化剂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四丁基钛、三乙烯二胺、氢氧化钠、乙酸钾等碱性催化剂,其催化效力高,有利于氨酯键解离生成胺和二氧化碳。醇解速度与废旧料的化学组成、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解剂的类型和用量有关。住相同条件下催化剂用量多醇解速度快。
哌嗪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几个步骤。首先,以氯乙醇为基本原料,通过氨化反应进行转化。这个过程是在高压釜中进行,当氨压达到441千帕时,反应会持续5个小时。反应结束后,通过常压操作回收过量的氢氧化铵,得到氨基乙醇的水溶液。接下来,将上述溶液加入定量的盐酸,通过搅拌使它们充分混合。
该结晶方法如下:将哌嗪制成各种产品的步骤。哌嗪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合成、转化和修饰等。利用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控制温度和溶剂的选择,使哌嗪在溶液中结晶出来。将饱和溶液冷却至适当的温度,一般低于哌嗪的溶解度曲线下的温度。
N-苯基哌嗪(2)的制备过程如下:在反应瓶中,加入苯胺186g(0mol)、二乙醇胺200g(2mol),搅拌混合后,加入浓盐酸至溶液pH值为7。加热搅拌回流6~8小时。反应完成后,冷却,得到暗褐色粘稠性固体粗品(2)。
1、磷酸哌喹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其主要成分是由六水哌嗪制成。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将六水哌嗪加热溶解,理想温度约为50度。接着,将7-二氯喹啉加入反应体系中,与六水哌嗪混合反应。反应后,产品通过酸洗(pH 5-5)和碱洗(pH 9-10)过程进一步提纯,最终用水洗(pH 7-8)进行最后的清洗步骤。
2、对于治疗疟疾,患者需在首次服用0.5g磷酸哌喹后,隔8至12小时再次服用0.25g至0.5g,最终累积剂量为0.75g至1g。这一剂量旨在有效杀灭疟原虫,控制疟疾症状。在预防疟疾方面,建议患者每月服用1次0.5g磷酸哌喹,最好在睡前服用,连续服用3至4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3、【规格】40毫克*8片 【生产厂家】重庆华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盒 【成份】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性状】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为蓝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至淡黄色。【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类型疟疾。【用法和用量】口服、每天二次,每次二片。【贮藏】避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4、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的主要成分包括双氢青蒿素40毫克和磷酸哌喹320毫克。这种药物的外观特征是蓝色薄膜衣包裹,剥去外衣后,内部呈现出类白色至淡黄色的色泽。该药适用于治疗各类疟疾,作为有效的抗疟药物,它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方法为口服,每日需服用两次。
5、哌喹每片含基质0.3g,磷酸哌喹每片0.25g(基质0.15g),口服首剂基质0.6g,8~12小时后再服0.3g(恶性疟0.6g)。哌喹须经胃酸作用成盐酸盐后才易吸收。磷酸哌喹吸收快,味苦。耐氯喹的虫株对本品仍敏感。
6、含磷酸哌喹250mg,周效磺胺50mg,每月1次,每次4片。(4)氯喹2片,每10日1次,接受输血者可服氯喹每日(1片)基质0.15g,连服3~5日。服用预防药物可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头昏、恶心、呕吐等,所以重症肝、心、肾疾病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为防止耐药株产生,每3个月调换1次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