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法:用天平测出待测物质量;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把待测物完全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读出水和物体总体积,用这个示数减去水的体积;用“密度=质量÷体积”得到密度。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4.可判定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 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难点:减小实验误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得出若测ρ就先测m和V再算出。方法如下: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开发学生思维,本人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首先使用天平测出质量,然后使用量筒测出体积,最后使用公式得出密度。
根据密度=质量除以体积,可知先测质量,再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质量除以体积就得密度 或者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要用到初中浮力的知识。当被测物体的密度大于溶液的密度,它会下沉:当密度相等是会漂浮:当密度小于溶液密度时,会浮在液体表面。
要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密度,首先要准确测量其质量。这可以通过使用电子秤或天平来完成,确保称量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以避免读数误差。接着,确定物体的体积是一项关键步骤。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水位法或排水法是常用的方法。在水位法中,选择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先装满水,确保水面与容器边缘齐平。
在进行密度测量时,对于那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我们通常采用排水法来确定其体积。首先,将物体完全浸入装有水的量筒或容器中,记录下水面上升后的新刻度值,这便是物体所排开的水量,从而得出物体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确保物体完全浸没且不会与容器壁接触,避免误差。
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木块的密度?实验方案: 首先,调节天平至平衡状态,然后使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记为m。 准备一个量筒,并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水面所对的刻度值,记为V1。 将木块放入量筒中的水中,使用细钢丝将木块完全压入水中。记录此时水面所对的刻度值,记为V2。
1、密度概念:物质的密度是指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用ρ表示,单位为kg/m^3。 密度特性:密度是物质固有的属性,通常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但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直接关系,而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数值上保持恒定。 密度测量:测量密度通常需要用到天平和量筒。
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用公式表示为ρ=m/v,常用单位:kg/m^3。密度的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相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质状态相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数值上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密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测量法,即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出密度;另一种是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量物体的其他属性,如长度、宽度、高度等,然后计算出体积,再根据质量计算出密度。掌握这些测量方法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每立方米,这是水在标准大气压和4摄氏度时的密度。 冰的密度是900千克每立方米。由于冰的分子排列较为松散,导致其体积比水大,但质量较轻,因此密度较小。 酒精的密度是800千克每立方米。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使得其密度相对较低。
1、常规法(天平量筒法)测固体密度: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ρ=m/v天平测质量,排水法测体积;密度比水小,按压法、捆绑法、吊挂法、埋砂法)。
2、常规法(天平量筒法)测量固体密度:对于不溶于水的固体,使用天平测量质量,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如果固体密度大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如果密度小于水,则可采用按压法、捆绑法、吊挂法或埋砂法。对于可溶于水的固体,可以使用雀搜饱和溶液法或埋砂法来测量液体密度。
3、方法一: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的体积,可以直接利用测量工具测定。将这些数据代入密度公式即可计算出密度。方法二: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可以采用排水法。在烧杯中装满水,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通过量筒测量溢出的水量。根据排水量可以直接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再结合质量代入公式计算密度。
4、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为m。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a、宽b和高c,计算体积V = a * b * c。计算密度ρ = m / V = m / (a * b * c)。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为m。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测量水的体积V1。
第二节 密度 定义: 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m/v 单位:1g/cm3=103kg/m3 含义:以水为例,密度为1g/cm3,其物理意义为: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其公式表示为 ρ = G/v,其中 ρ 代表密度,G 代表物体的重力,v 代表物体的体积。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其公式表示为 g = m/v,其中 g 代表重力加速度,m 代表物体的质量,v 代表物体的体积。
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物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个别物质除外,如水4℃时密度最大。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在4℃时为1000千克/米,意味着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密度的计算:利用密度公式m=ρV或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这适用于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
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常用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1g/cm3等于103kg/m3,1kg/m3等于10-3g/cm3。水的密度为0×103kg/m3,表示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0×103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