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基一戊烯与溴化氢反应的反应机理

溴化氢对其进行亲电取代反应,首先由氢离子进攻羟基,离去一分子水,得到烯丙基碳正,这是一个稳定的离子,最后与溴负离子结合生成取代产物。后者,是一个烯醇结构,但是要与此共轭体系进行加成反应是不容易的,需要亲核试剂。

发生加成反应,利用碳碳双键与溴分子的加成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见图片吧。

根据反应的难易来判断。越容易反应,其氧化或还原性就越强。比如说钠跟水反应不需加热就反应剧烈,而镁就不行,冷水不怎么反应,热水也困难,证明钠的还原性强。2 根据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产物来看,产物总是没有反应物的氧化或还原性强。3 根据元素周期表。

其他回答 溴分子被诱导生成一个Br-和Br+,Br+进攻双键,之后生成溴鎓,然后Br-在从反面进攻加成。

加成后的产物结构如下: 第二种加成方式,34加成,其中有两种,即断裂3号、4号碳之间的一条键,氢原子和溴原子分别加到这两个碳上。这里有两种连接方式,氢原子加到3号碳或者加到4号碳。

得到3-溴环戊酮。溴化氢对于α,β-不饱和酮1,4加成,后重排得到。氢离子加在O上,溴离子补在β位,形成3-溴环戊烯醇结构,烯醇重排得到产物。

聚3-甲基1-戊烯为什么有旋光性?

1、看结构,分子中不含有手性碳,不是手性分子,没有旋光性。

2、-三甲基己烷,不叫2,4,5-三甲基己烷,因2,3,5与2,4,5对比是最低系列。 取代基次序IUPAC规定依英文名第一字母次序排列。我国规定采用立体化学中“次序规则”:优先基团放在后面,如第一原子相同则比较下一原子。 2-甲基-3-乙基戊烷,因—CH2CH3—CH3,故将—CH3放在前面。

3、它的分子式为C10H16,属于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合物。香芹烯又被称为对孟-1,8-二烯、1-甲基对异丙烯基-1-环己烯、1,8-萜二烯、白千层烯和苎烯。它有两种旋光异构体,即右旋体(d-体)和左旋体(l-体),无旋光性的消旋体被称为二聚戊烯。

4、OH)CH(CH3)2,2-甲基-3戊醇,C:CH3CH2CH=C(CH3)2,即2-甲基-2-戊烯,D:CH3CH2CHO,丙醛;E:丙酮 有旋光性即一定有手性碳。C可与Na反应放出H2,则为甲醛或乙醇。再倒推过去,可知:A: H-C-O-CH(CH3)CH2OH,3-羟基-甲酸异丙醇酯。

5、S)-3-甲基-1-戊炔 (R)-3-甲基-1-戊炔 1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8H12,有光学活性。A用铂催化加氢得到B(C8H18),无光学活性,用Lindlar催化剂小心氢化得到C(C8H14)。有光学活性。A和钠在液氨中反应得到D(C8H14),无光学活性。试推断A、B、C、D的结构。

6、但包括雨生红球藻在内的这些虾青素合成绿藻的缺点是:通常生长较慢,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虾青素的积累是逆境胁迫的产物,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没有合成或很少合成;诱导虾青素积累的逆境胁迫与藻细胞生物量积累是一对矛盾。

3-甲基-1-戊基有没有顺反异构体?

1、这个名称有误, 应该是:3-甲基-1-戊烯。如果是这个化合物,没有顺反异构体。因为末端双键的C上连两个H。如果是:3-甲基-2-丁烯, 就有顺反异构体。因为双键两端都有不同的取代基。

2、戊基有8种同分异构体 分别是-CH2CH2CH2CH2CH-CH(CH3)CH2CH2CH-CH2CH(CH3)CH2CH-CH2CH2CH(CH3)-CH(C2H5)CH2CH-C(CH3)2CH2CH-CH(CH3)CH(CH3)-CH2C(CH3)3。戊基又称正戊基,是戊烷分子中任何一个甲基(CH3-)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一价基团。

3、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例如: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2种;戊烷、戊炔有3种;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4种;己烷、C7H8O(含苯环)有5种;C8H8O2的芳香酯有6种;戊基、C9H12(芳烃)有8种。

3甲基1戊烯与水反应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