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二羟甲基丁酸的产品特性

所以说使用DMPA不仅生产能耗高,而且产品中易造成有机残留等。而DMBA由于有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在合成过程不需要消耗一点溶剂,这样不仅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能耗,而且节省能源。

中文名:2,2-二羟甲基丁酸结构式:分子量: 1416外观:为白色晶体熔点: 108-115 °C溶解性:可溶于水、甲醇、丙酮等。

性质:(CH3)2CHCH2COCH2CH(CH3)2 无色油状液体。有薄荷气味。密度0.8053。沸点161℃。凝固点-45℃。折射率412(21℃)。微溶于水。与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性质较稳定。用途:用作硝酸纤维素、合成树脂的溶剂。可由佛尔酮经还原而制得。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单体

1、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扩链剂、水性单体、二异氰酸酯通过溶液(或本体)逐步聚合生成分子量为103量级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第二阶段为中和后预聚体在水中的分散和扩链。早期水性聚氨酯的合成采用强制乳化法。

2、聚氨酯树脂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用来制备聚醚型聚氨酯。聚合方法随材料性质而不同。

3、预聚体混合法首先合成含亲水基团及端-NCO的预聚体,当预聚体的相对分子量不太高且粘度较小时,可不加或加少量溶剂,高速搅拌下分散于水中,再用亲水性单体(二胺或三胺)将其部分扩链,生成相对分子量高的水性聚氨酯一脲。最终得到水性聚氨酯分散液。

4、合成水性聚氨酯,一般先将二异氰酸酯、低聚物二醇(或多元醇)和扩链剂预先反应,制备一定分子量的预聚体或高分子量聚氨酯树脂后,再采用相转移法将其溶解或乳化于水中。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5、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工艺: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扩链剂、水性单体、二异氰酸酯通过溶液(或本体)逐步聚合生成分子量为103量级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第二阶段为中和后预聚体在水中的分散和扩链。早期水性聚氨酯的合成采用强制乳化法。

二羟甲基丁酸与脲醛胶反应

1、反应第一步生成一和二羟甲基脲,然后羟甲基与氨基进一步缩合,得到可溶性树脂,如果用酸催化,易导致凝胶。产物需在中性条件下才能贮存。线性脲醛树脂以氯化铵为固化剂时可在室温固化。模塑粉则在130~160℃加热固化,促进剂如硫酸锌、磷酸三甲酯、草酸二乙酯等可加速固化过程。

2、反应第一步生成一和二羟甲基脲,然后羟甲基与氨基进一步缩合,得到可溶性树脂,如果用酸催化,易导致凝胶。

3、反应终点多用粘度来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pH值,原料质量等对粘度产生影响,特别是酸性阶段二次加尿素时缩聚反应控制不当导致粘度突然增加,出现不能流动并且有弹性的凝胶。另外有些工艺将反应终点定pH值定得较低或二次投料点F/U过低,造成假粘度,结果树脂1~2天后便失去流动性而变成膏体状。

4、PH值偏低时缩聚时易生成不溶性的聚甲基脲而产生沉淀,且易凝胶,故缩聚时,应严格控制PH5—5。过程的第三步应经常测浑蚀点和注意温度控制,因为,粘度与反应终点相关,过早则粘度小,另外,温度与粘度成反比例关系,故控制温度,掌握终点,直接影响产品粘度。

DMBA(2,2-二羟甲基丁酸)沸点是多少?能用气相检测吗?

中文名:2,2-二羟甲基丁酸结构式:分子量: 1416外观:为白色晶体熔点: 108-115 °C溶解性:可溶于水、甲醇、丙酮等。

目前使用的二羟甲基羧酸亲水扩链剂主要有DMPA和DMBA两种,其中DMPA使用时间较早,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

DMBA分子中含有两个伯羟基和一个羧基的多功能团化合物,使该分子既具有醇类、又具有酸类化合物的特性。亲油性的碳骨架及亲水性的官能团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溶解特性,成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扩联剂和亲水剂,可以被用作合成水性高分子体系。

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以上)的有机物(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80%)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

22二羟甲基丁酸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