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的活性较高,酮的活性相对较低,在氧化中,差异明显。由于醛羰基上有一个氢原子,对氧化剂比较敏感,即使某些弱氧化剂也能够氧化醛。
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在适当的条件和催化剂存在下,醛基可以被氧化剂如氧气、过氧化氢等攻击。 氧化过程简述 当醛基受到氧化攻击时,碳氧双键中的一个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形成一个羟基。同时,另一个氧原子与碳原子结合,形成羧基。
醛基中的碳氢键断裂,然后氧气的一个氧原子分别和碳与氢形成8个电子的共价键,形成羧基,可以理解为碳氧键氢氧键都比碳氢键稳定。
醛、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均能还原成醇,但醇分子中的羟基在碳链上位置不同。酮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氧化,因此,可用此来鉴别醛和酮。
此反应过程不会影响碳碳双键。取名“银镜反应”是由于形成的氧化银能够转化为银镜,从而鉴定醛基结构。若醛不能够转化为烯醇式(没有α-H,如:醛)加入碱后可发生Cannizzaro反应。该反应机理即:歧化现象,反应最后产生自身氧化还原所形成的醇与酸。
醛的化学性质:在有机反应中,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乙醛催化加氢生成乙醇,发生在羰基,C=O中的π键断开形成C-O单键(碳氧双键中,一个为π键,一个为σ键,π键较为活泼,易断裂;σ键相对而言较稳定),乙醛被还原。

1、非诺贝特缓释胶囊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的通用名为非诺贝特,以前可能也被称为利必非。这款药物以英文名Fenofibrate Sustained Release Capsules知名,其汉语拼音读作Feinuobeite Huɑnshi Jiɑonɑnɡ。
2、非诺贝非诺贝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降脂药物,全世界已超过900万人服用,它能使TC降低15%~30%,TG降低40%~60%,LDLch降低29%,HDLch升高40%,尿酸降低30%。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非诺贝特在降血脂同时,还能使血糖水平下降,有研究指出,口服非诺贝特3周,可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使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3、本品为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通过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生成并同时使其分解代谢增多,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使载脂蛋白A1和A11生成增加,从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本品尚有降低正常人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非诺贝特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1、二甲基丙醇结构式CH3CH(CH3)CH2OH,即异丁醇;异丙醇CH3CH(CH3)OH,所以异丙醇比二甲基丙醇(异丁醇)少一个碳原子。
2、分子式是C3H8O。2-丙醇是系统命名法。异丙醇是习惯命名法。异丙醇,有机化合物。别名二甲基甲醇、2-丙醇,行业中也作IPA。它是正丙醇的同分异构体。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异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
3、异丙醇结构式如图所示:异丙醇又称火酒,二甲基甲醇,2-丙醇,一种无色有强烈气味的可燃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其气味不大。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能与水、醇、醚相混溶,与水能形共沸物。
4、二甲基丙醇结构式CH3CH(CH3)CH2OH,即异丁醇;异丙醇CH3CH(CH3)OH,所以异丙醇比二甲基丙醇(异丁醇)少一个碳原子。正丁醇的化学性质 无色液体,有酒味。 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7%(重量),水在正丁醇中的溶解度1%(重量)。与乙醇、乙醚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1、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成每lml中约含0.6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另取缬沙坦对照品和缬沙坦对映异构体对照品,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缬沙坦60μg、缬沙坦对映异构体0.6μg的混合溶液。
2、参考资料:缬沙坦原料的质量标准。摘录其中相关内容如下(丽珠公司提出的标准)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本品在甲醇中易溶,在氯仿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3、美国药典USP36-NF31 VOL3(36版第三卷)5537页收录Valsartan。日本在2000年就引入缬沙坦作为降压药,故日本药局方应该也有,但是由于翻译不便,没找到具体位置。
4、代表药物: 缬沙坦、厄贝沙坦等“XX沙坦”。作用机制: AngⅡ生成除了ACE途径外,还可以通过糜酶途径生成。循环系统以ACE途径为主,而组织中以糜酶途径为主。ACE途径不能抑制糜酶途径,而本类药物能够阻断不同途径生成的AngⅡ与受体AT1结合,从而抑制AngⅡ的心血管作用。
5、缬沙坦 Valsartan (R)-2-[N-[[2-(5-四唑基)-4-联苯基]甲基]戊酰氨基]-3-甲基丁酸 补充知识点:基本母核结构,简单熟悉下。卤素:氟F、氯Cl、溴Br、碘I、钠Na、钾K。伯胺R-NH仲胺R2-NH 、叔胺R3-N、季铵R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