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正离子比乙烯基正离子稳定?为什么?

1、我认为是乙烯基中双键的影响,总所周知,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的,具有吸电子能力,因此要其失去一个电子,难度比较大。然而,倘若是烯丙基正离子,由于正电荷不在不饱和碳上,而它的一个只有1个电子的2p轨道就会与两个不饱和碳上的只有1个电子的2p轨道形成3轨道3电子的大π键,就比较稳定。

2、影响碳正离子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B张力)、芳香性和结构特性。诱导效应中,给电子原子团如甲基、乙基使碳正离子稳定,反之则不稳定。共轭效应通过分散正电荷增强稳定性,如三乙烯基甲基正离子比二乙烯基的更稳定。空间效应影响显著,如(CH3)3C+因其B张力减小而更稳定。

3、选B,B是叔碳正离子,AC是仲碳正离子,D是甲基碳正离子。

4、我认为原因基本有这两点。比较是相对的,在比较的时候应该有个标准。你说的吸电子效应会分散正电荷是对的,这自然使体系趋于稳定(照比如果不分散的话),但是这个诱导效应相对较弱的,而且sp2杂化的部分因为被拉电子效应影响,键距变大,从而变得更不稳定。

5、双键是吸电子基团,会使碳正离子的正电性增加,而且双键的超共轭没有烷基碳正离子的超共轭的稳定。

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与聚硅氧烷)基本信息

1、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与聚硅氧烷),通常以其中文名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或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如VMQ)为人所知,其英文名则是Vinylmethylsiloxane homopolymer,还有其他别名如Silicon PS 25Polyinylmethylsiloxane homopolymer、methylvinyl polysiloxane、Methyl Vinyl Silicone Gum以及VMQ本身。

2、羟基封端的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与聚硅氧烷)是一种化学合成的特殊聚合物,它的中文名称由专业的术语组成,即Vinylmethylsiloxane - dimethylsiloxane silanol terminated copolymer。这个名称表明了其分子结构,其中包含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和封端的羟基,这是一种硅氧烷与聚硅氧烷的共聚物。

3、工业上通常是先将经过精镏提纯,含量为95%以上的二甲基二氯硅烷在乙醇—水介质中,在酸催化下进行水解缩合,并分离出双官能度的硅氧烷四聚体即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然后再使四环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形成高分子线型二甲基聚硅氧烷。

4、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是混合物。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混合物30~40%,甲基氢基聚硅氧烷混合物5~8%,铂金催化剂0.2~0.4%,醇类延迟剂0.01~0.05。

5、正常。甲基乙烯基二甲基吸管刚买回来时,吸管有塑料味其实挺正常的。

6、无毒。硅氧烷,也称为二甲基硅烷,是一种简单的硅碳化合物,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聚硅氧烷是由硅氧烷基单元组成的聚合物,常见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包括硅烷偶聚物、硅烷交联聚合物等。

自由基稳定性

单原子自由基如Cl-, Br-, I-的稳定性取决于电负性和非金属性的大小。非金属性越强,自由基越不稳定。 有机分子中的自由基稳定性由取代基和分子空间构型决定。取代基中甲基越多,自由基越稳定。例如,稳定性顺序为:苯基 CH3- C2H5- NH2- NO2-。

中心碳原子(带自由基或正电的碳原子)上连的供电取代基(如烷基,烷氧基等)越多,则自由基或者、碳正离子越稳定。

键级:自由基的键级通常较低,因此它们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键级越高,自由基的稳定性越好。因此,可以通过比较自由基的键级来评估它们的稳定性。 键长:自由基的键长通常较长,这意味着它们中的电子密度较低,从而增加了它们的反应活性。较短的键长通常意味着更高的稳定性。

自由基稳定性排序规则:离甲基越远的越稳定;靠双键越近的越稳定;甲基有推电子性使自由基上电子云密度增大所以远离甲基的越稳定,双键电子云密度低,可以使自由基电子去密度下降,自由基电子云密度越低就越稳定即靠近双键的稳定。

自由基的稳定性与中心碳原子上连接的供电取代基的数量有关。供电取代基越多,自由基越稳定。 在烷基自由基中,稳定性次序为:叔烷基 仲烷基 伯烷基 甲基。这是因为供电取代基的数量和类型影响了自由基的稳定性。 反应活性高的自由基形成容易,离解所需能量低,因此稳定性更高。

自由基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其组成原子和所带电荷来判断。例如,单原子自由基如Cl^-, Br^-, I^-的稳定性取决于所连原子的电负性和非金属性的大小。通常,电负性和非金属性越大,自由基越不稳定。 在有机分子中,自由基的稳定性由取代基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共同决定。

为什么丙烯中的甲基是斥电子基团

可以将丙烯分成甲基和乙烯基两个部分。尽管它们都是碳和氢组成的基团,但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乙烯部分的碳是sp2杂化,键长比sp3杂化(甲基碳是sp3杂化)的碳短,因此对价电子的束缚能力更强。所以,甲基电子云会向乙烯基部分偏移。另外,也可通过超共轭效应等解释,不过我感觉上面的解释更直接。

存在。丙烯分子中存在诱导效应。丙烯诱导效应解释,甲基是斥电子基,斥电子诱导效应导致双键上电子云密度增加,特别是CH2上碳原子电子云密度更大。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诱导效应。

Z 原子的一对p电子的作用,类似正常共轭体系中的—X Y基团。

甲基碳原子是sp3杂化,双键碳原子是sp2杂化,因sp2杂化的碳原子含s轨道成份较多(1/3),sp3杂化碳原子含s轨道成份较少(1/4),所以sp2杂化的碳原子电负性大于sp3杂化碳原子(s轨道电负性大于p轨道),故对于双键上的sp2杂化的碳原子来说,甲基的sp3杂化碳原子是给电子基团。

在丙烯的分子中,双键含氢较少的碳原子连接甲基,甲基与双键碳原子连接时,具有供电性,有向双键碳原子给电子的倾向CH3→CH=CH2。这一影响使双键上的∏电子云向双键的另一个碳原子偏移,结果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双键含氢较多的碳原子则带部分负电荷。

第一类取代基,如甲基和酚羟基,与苯环的亲密接触,以单键相连。甲基通过斥电子诱导效应,使苯环电子密度升高,形成邻对位定位。酚羟基则通过共轭效应和吸电子诱导效应,以邻对位为主导,活化苯环。

甲基封端和乙烯基封端硅橡胶的区别

以乙烯基硅油位封端剂的硅胶,在分子键端含有乙烯基,使硅胶在交联过程中减少悬挂链,这对硅橡胶性能的改进有一定好处。乙烯基生胶生产中要求封端剂无杂质、粘度指标要稳定,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催化剂、中和剂。

生胶和112生胶区别在于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封端用料不同。110系列生胶为乙烯基封端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112系列生胶为甲基封端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

不是。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单乙烯基封端的二甲基乙烯基,是一种有机原料,微毒,多用于化工塑料使用,不可使用于食品接触类产品。由此可见,单乙烯基封端的二甲基乙烯基有毒。

存在甲基可以加成反应吗

这当然可以,比方说在苯环上连有一个甲基和一个乙烯基团,此时便可以时乙烯那个基团发生加成反应,或则使苯环与氢气混合,是指发生加成反应变为六元环。

这是一种加成反应,反应条件一般是高温高压下进行,通常需要使用催化剂。反应产物为甲基化氢和氢气,产物中的甲基化氢可以继续反应,生成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相似,但是不完全一样。乙烯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丙烯与乙烯为同系物,性质相似,也能发生加成反应与加聚反应,但丙烯中存在甲基,为空间四面体结构,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丙烯不是对称结构,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两种产物。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