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线电阻率有什么区别?

体积电阻率,是材料每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用来表征材料的电性质。通常体积电阻率越高,材料用做电绝缘部件的效能就越高。通常所说的电阻率即为体积电阻率。表达公式:ρv=Rv×S/h, 式中,h是试样的厚度(即两极之间的距离);S是电极的面积,ρv的单位是Ω·m(欧姆·米)。

体积电阻率:是最常见的描述物质导电能力的参数,通常称为电阻率。在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的柱状材料的两个端平面上敷设电极,测量得到电阻R,电阻率ρ=RS/L,单位通常是Ωm(欧姆米)或者Ωcm(欧姆厘米),也有人用欧姆·毫米平方/米(Ω · mm2/m)。

线电阻率:指单位长度的导线电阻,常用单位为Ω/km(欧姆每千米)或Ω/m(欧姆每米)。以之前提到的4mm铜线为例,其线电阻率为0.4375 Ω / 100m=375 Ω/km。表面电阻率:表征物体表面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它与材料表面的性质有关,并受周围气体介质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体积电阻愈大,绝缘性能愈好。 与试样接触或嵌入试样两边的两个平行电极间的体积电阻,是加在电极上的直流电压与流过试样体积的电流(不包括沿表面流过的电流)之比。表面电阻 表面电阻又称表面电阻系数、表面比电阻或表面电阻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

电导率和表面电阻率如何换算?

表面电阻率计算公式 Rs=ρs×d/L 式中的比例系数ρs称作表面电阻率,它与材料的表面性质有关,并随周围气体介质的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很大变化,单位用Ω(欧)表示。线电阻率不知道你具体指哪种,主要与材料、温度、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在原水的电导率为25μS/cm时,随着操作电流的增大而EDI出水的电导率一直很小(0.1~0.05μS/cm),这是因为原水电导率越小则水解离越剧烈,产生的H+和OH-也越多,树脂电再生的效果就越好(使其保持良好的交换性能)。

电导率和电阻率互为导数,σ=1/ρ,σ的单位为西门子每米,记作S/m。显然,物质电阻率越低、电导率越大,其导电性越好;反之,其导电性越差。 2 矿物的电阻率 岩石和矿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因此在讨论岩、矿石电阻率之前,先来介绍一些常见矿物的电阻率。

岩石电阻率的单位为Ω·m,在数值上相当于截面积为1m长度为1m的单位体积岩石的电阻值。岩石电阻率越高,说明岩石的导电能力越差;反之,岩石的导电能力越好。电阻率的倒数是电导率,单位是S/m。 表1列出了常见岩石和矿物的电阻率。从表中看出,不同的岩石、矿物的电阻率各不相同。

原理过程:先测出薄膜的表面电阻率(方块电阻);再根据薄膜的厚度等因素,计算出薄膜的电阻率;再计算出薄膜的电导率。

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线电阻率,电阻有什么区别?

1、体积电阻率:是最常见的描述物质导电能力的参数,通常称为电阻率。在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的柱状材料的两个端平面上敷设电极,测量得到电阻R,电阻率ρ=RS/L,单位通常是Ωm(欧姆米)或者Ωcm(欧姆厘米),也有人用欧姆·毫米平方/米(Ω · mm2/m)。

2、线电阻率:指单位长度的导线电阻,常用单位为Ω/km(欧姆每千米)或Ω/m(欧姆每米)。以之前提到的4mm铜线为例,其线电阻率为0.4375 Ω / 100m=375 Ω/km。表面电阻率:表征物体表面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它与材料表面的性质有关,并受周围气体介质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3、体积电阻率,是材料每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用来表征材料的电性质。通常体积电阻率越高,材料用做电绝缘部件的效能就越高。通常所说的电阻率即为体积电阻率。表达公式:ρv=Rv×S/h, 式中,h是试样的厚度(即两极之间的距离);S是电极的面积,ρv的单位是Ω·m(欧姆·米)。

4、体积电阻愈大,绝缘性能愈好。 与试样接触或嵌入试样两边的两个平行电极间的体积电阻,是加在电极上的直流电压与流过试样体积的电流(不包括沿表面流过的电流)之比。表面电阻 表面电阻又称表面电阻系数、表面比电阻或表面电阻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

5、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 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线电阻率,电阻有什么区别 体积电阻率:是最常见的描述物质导电能力的参数,通常称为电阻率。

6、表面电阻率是指表示物体表面形成的使电荷移动或电流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体积电阻率是最常见的描述物质导电能力的参数,通常称为电阻率。高阻测量一定要严格按使用方法步聚进行,否则有可能造成仪器损坏或电人,在测试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动测量电压,测量时从低次档逐渐拔往高次档。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