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行星的平均密度公式:V=4/3πR^3。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即飞船的轨道半径等于星球的半径。
= 4 pi^2 m R/T^ 这两个力之比为 10:1,则有 GMm/R^2 = 40 pi^2 m R/T^由此得到 M/R^3 = 40 pi^2 / GT^2,可知行星的密度(假设它是个球体)为 M/V = M/(4 pi R^3 / 3) = 3 M / 4 pi R^3 = 30 pi / GT^把相关的数值代入即可求得数值。
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即飞船的轨道半径等于星球的半径。
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GMm/R=mg 即 GM/R=g ② 竖直上抛的公式:h=v/2g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M=V^6·T^4/(128π^4·hG)注意:联立方程时,注意要消去的是R.给其中一个式子立方,另一个式子平方,将R化成相同的幂指数:R的6次方。
缺少条件:卫星的轨道半径 r 、行星的半径R。对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地球八个圈层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谓的固体内核圈了,它位于5120至6371公里地心处,又称为G层。根据对地震波速的探测与研究,证明G层为固体结构。地球内层不是均质的,平均地球密度为515克/厘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仅为6~0克/厘米3。
内太阳系在传统上是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区域的名称,主要是由硅酸盐和金属组成的。这个区域挤在靠近太阳的范围内,半径还比木星与土星之间的距离还短。 内行星所有的内行星 四颗内行星或是类地行星的特点是高密度、由岩石构成、只有少量或没有卫星,也没有环系统。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八大行星的重量及平均密度从大到小做一个排序,比较出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八大行星,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或)。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示意图 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其轨道周期是89691天,大约116天会与地球会合一次,公转速度远超过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金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二颗行星,轨道公转周期为227天,没有天然的卫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木星(约139,822千米)、土星(约116,460千米)、天王星(约50,724千米)、海王星(约49,244千米)、金星(约12,104千米)、火星(约6,779千米)、地球(约6,371千米)、水星(约4,880千米)。
太阳系八大行星大小如下:八大行星的大小:水星半径2440km、金星直径12104km、地球半径6371km、火星半径3398km、木星半径71492km、土星半径60268km、天王星半径25559km、海王星半径24718km。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大小顺序,它们依次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直径分别如下:水星直径4878千米;金星直径12106千米;地球直径12753千米;火星直径6794千米;木星直径142984千米;土星直径120536千米;天王星直径51118千米;海王星直径4528 千米。
八大行星大小比较如下: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直径为4874公里,体积约为太阳体积的0.00016,是所有行星中密度最高的行星,其基本构成是硅酸盐岩石壳和单一铁核。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大小从大到小排列如下: 木星: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达到142,984千米,质量为900e27千克。 土星:土星是第二大行星,直径120,536千米,质量为68e26千克。 天王星:天王星的直径为51,118千米,质量为683e25千克。
1、木星:质量90×10^27千克,平均密度326克/立方厘米。 土星:质量约为918(地球质量=1),平均密度0.70克/立方厘米。 海王星:质量0247×10^26千克,平均密度66克/立方厘米。 天王星:质量6810±3×10^25千克,平均密度318克/立方厘米。
2、海王星(质量:0247×10^26kg,平均密度:66g/cm^3)行星的定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
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重量和平均密度对比清晰展现,其中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以下是它们按照质量排序的详细介绍: 木星:质量达到90×1027千克,平均密度为326克/立方厘米。 土星:质量约为地球的918倍,平均密度为0.70克/立方厘米。
4、平均轨道速度: 81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46 轨道倾角: 0.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540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15 密度: 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426 日 卫星数: 20 天王星在太阳系中距太阳的位置排行第七,在西方,它被命名为希腊神话中统治整个宇宙的天神-乌拉诺斯(Uranus)。
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质量和平均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可以揭示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具体排序如下: 木星:质量为90×10^27千克,平均密度326克/立方厘米。 土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18倍,平均密度0.70克/立方厘米。
木星:木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为第五颗行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行星,它是地球半径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
木星的赤道半径为71400公里,是地球的12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为9×1030克,比地球的质量大300多倍,是其他八大行星总质量的5倍,平均密度只有33克/厘米3,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207米/秒2,两极为222米/秒2。木星有着浓密的大气,主要成份是氢和氦,还含有少量的氨、甲烷和水。
木星确实为九星之王,它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8颗行星加在一起的5倍,相当于地球的318倍。 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在浓密的大气之下是液态氢组成的海洋。木星 的内部是由铁和硅组成的固体核,称为木星核,温度高达30000℃。木 星核的外部则是液态氢组成的木星幔。再向外就是木星的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