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通用名 quincloracCAS:84087-01-4化学名称:3,7—二氯—8—喹啉羧酸化学式:其他名称快杀稗、杀稗净、克稗星、稗宝、Facet、BAS-51406-H。性质:无色结晶。熔点274℃。蒸气压0.01mPa(20℃)。20℃时的溶解性:水0.065mg/kg(pH值7),溶于丙酮、乙醇、乙酸乙酯。毒性 属低毒除草剂。
若用氢化三(三级丁氧基)铝锂作还原剂,或在喹啉-硫存在下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可停止在生成酰的阶段。亚硫酰氯和草酰氯适于制备沸点较高的酰氯。若用羧酸钠作原料,适合用三氯氧磷.酰氯中以乙酰氯和苯甲酰氯最重要,酰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酰化试剂,也可用于有机化合物中羟基或氨基的测定。
混用推荐:48%灭草松150-200ml + 25%二氯喹啉酸 70-100ml或+ 96%禾大壮150-200ml或 稻杰、千金等混用。 施药时期: 苗后早期,杂草 2-6 叶。秧田水稻2-3叶期,移栽田插后20-30 天,直播田播后30-40天。施药前排水,使杂草全部露出水面,选高温、无风、晴天喷药。施药后4-6小时药剂可渗入杂草体内。
使用二氯喹啉酸杀草需要注意什么 茄科农作物烟草、马铃薯、辣椒等,伞形花科农作物胡萝卜、芹菜等,藜科农作物菠菜、甜菜等对该药敏感。二氯喹啉酸可与杀草丹、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敌稗、双草醚、氰氟草酯等混用以扩大除草谱。
玉米、高粱。茄科(烟草、马铃薯、辣椒等)、伞形花科(胡萝卜、芹菜)、藜科(菠菜、甜菜)锦葵科、葫芦科(各种瓜类)、豆科、菊科、旋花科作物对该药有反应。可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敌稗、氰氟草酯等混用以扩大除草谱。部分地区常年超量使用二氯喹啉酸,以致田间产生累积药害。
皮肤:液体会刺激皮肤。2.如流入手套内、鞋内或紧的衣内可能会严重刺激。眼睛:液体及高浓度蒸气可能造成刺激。2.液体可能导致角膜的短暂刺激。食入:於动物实验中,二氯甲烷会被迅速吸收入体内造成中度毒性,症状如吸入。慢性:吸入:於非常高浓度会造成肝及肾的损伤。
二氯甲烷可以通过吸入、口服或皮肤接触而中毒,急性接触可导致黏膜、头痛等症状,较高浓度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及导致呼吸衰竭。建议在使用二氯甲烷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二氯甲烷可经由吸入、口服或皮肤接触而中毒。急性接触可导致黏膜、呼吸道剌激、头痛。较高浓度可抑制中枢神经糸统及导致呼吸衰竭。皮肤接触可致刺激感或灼伤,若浓度超过50000ppm可致对生命产生立即危险。五官:对眼睛具刺激性。直接接触可致角膜或口腔黏膜灼伤。
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性。二氯甲烷虽属低毒性,但进入人体遇热和潮湿可分解出盐酸、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剧毒的光气,加重对人的危害。
因为二氯甲烷穿透性很强,会渗透到手套里。由于手套阻碍不易挥发,大大增加了二氯甲烷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和对皮肤的刺激作用,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灼伤感,所以会有烫手的感觉。由于这种烫手的感觉强烈,所以在使用二氯甲烷时,最好戴上防二氯甲烷渗透的手套。
二氯甲烷属低毒性,有麻醉功效,经常接触可造成吸气和循环系统神经中枢麻木,可造成肺水肿。二氯甲烷虽属低毒性,但进到身体受热和湿冷可降解性出盐酸、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有毒的光气,加剧对人的伤害。生产中欠缺合理防护措施或泄露可经呼吸系统、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进到机体造成急慢性中毒。
PC(聚碳酸酯)缺点:不耐强酸,不耐强碱,不耐紫外线,耐弱酸,耐中性油。 所以强酸碱性的应该就不行。
同时,氢氧化钠是生产聚碳酸酯、超级吸收质聚合物、沸石、环氧树脂、磷酸钠、亚硫酸钠和多种钠盐的重要原料之一。在化学实验中,氢氧化钠可用作试剂。除了作为试剂使用外,由于它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潮解性,还可以用作碱性干燥剂。
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聚丙烯的化学稳定性很好,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对其它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但低分子量的脂肪烃、芳香烃和氯化烃等能使聚丙烯软化和溶胀,同时它的化学稳定性随结晶度的增加还有所提高,所以聚丙烯适合制作各种化工管道和配件,防腐蚀效果良好。
%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介绍如下: 在100毫升塑料烧杯中称10克氢氧化钠; 加入90ml (90g)蒸馏水,慢慢搅拌溶解(放热和冷却)。进入塑料试剂瓶。 混合均匀,拧紧软木塞和标签。
几乎所有用作塑料的聚碳酸酯都含有双酚。鉴定时它们与对-甲胺基苯甲醛的颜色反应或Gibss靛酚试验都得到正结果。聚碳酸酯在10%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中加热几分钟就会完全皂化。反应时有碳酸钾钾沉淀析出,过滤并用稀硫酸酸化沉淀,就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当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就会产生碳酸钡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