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其压强为40.5mol/m3,其分子密度为1296g/立方米。
气体的压力是由于气体分子用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碰撞容器壁产生的。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虽然瓶子里的气体很少,但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气体分子的热运动速率是相同的,所以对容器单位面积的碰撞作用力是相等的。就像下雨时,落在地面上的雨滴产生的压强和落在小小的伞面上的雨滴产生的压强相等一样。
气体密度和气体压强有关系,比如公式pM=ρRT中,当物质的摩尔质量M、气体常数R、温度T相同时,气压P与气体密度ρ呈正比关系。液体密度和压强有关系,液体压强公式P=ρgh,当重力加速度g和液体深度h相同时,压强P和液体密度ρ成正比。
有关系。其他物理指标相同时,气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被密封在某种容器中的气体,其压强是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它的大小不是由被封闭气体的重力所决定。同温度条件下,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气体密度越大,气压越大。
解:对于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气压,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比例常数,T为温度。又因为n=m/M=ρ*V/M,其中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ρ为气体密度。
用密度表示该关系:pM=ρRT。其中,M为摩尔质量,ρ为密度,p是指理想气体的压强,而T则表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还有一个常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理想气体方程位:pV = nRT。
1、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密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二氧化碳氧气空气氮气。比较方法一: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来判断:氧气的密度是429g∕l,空气的密度是293g∕l,二氧化碳密度977g/l,氮气的密度1250g/l。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首先,二氧化碳的分子量是44,而氧的分子量是32。根据分子量,我们可以推断出二氧化碳分子比氧气分子更重。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因为二氧化碳分子更重,所以在相同的体积下,二氧化碳的质量会更大,也就意味着它的密度更大。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密度大。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98 kg/m,而氧气的密度为43 kg/m。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分子的摩尔质量(401 g/mol)比氧气分子(300 g/mol)要大,所以在相同的体积下,二氧化碳分子的数量更少,但总质量更大,从而导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高。
4、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密度最大,其次是空气,最后是氧气。解释如下:气体的密度受到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质量的影响。在这三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分子质量最大,因此其密度也相对较高。氧气的分子质量较小,因此其密度相对较小。
5、二氧化碳密度更大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44 ,氧气的是32 。 所以,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更大。

有些有关,有些无关。有关的有:通常情况下,有机化合物类相对分子量越大,密度越大;气体。
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有关。
总的来说,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仅仅考虑构成它的原子种类和数量,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而物质密度却要考虑分子间作用力,这两个对应的变量不容,因此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密度与相对质量和相对分子量没有关系。只有气体物质,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之间的密度比=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ρ1:ρ2=M1:M2 对于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除以24升,即ρ=M/24,单位是g/L(克/升)。这里的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其数值等于这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没有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即原子量越大的物质密度越大。可以设想,如果两种物质的组成结构大致相同,则原子量越大密度越大,如不同种金属之间的密度比较。但是,如果某种物质分子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则虽然分子量很大,也可能由于分子间空隙很大而使得密度不大,例如蛋白质。
根据“密度=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体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使密度增加,而电子层的增加又使原子体积增大使得密度减小。即单质的密度由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体积两个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