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0.56千克。也就是560克。现在体积是800立方厘米。所以结果的话,可以按照560÷800=0.7克/立方厘米。
1、克每立方厘米。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25克每立方厘米,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之45,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所以鲜豆腐冰冻后冰的体积即为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300立方厘米。根据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计算得到冻豆腐实心部分的密度为3克每立方厘米。
2、冻豆腐会有许多小孔是因为豆腐中的水结冰膨胀撑大了原有的小孔,冻豆腐变色是因为接触了空气发生氧化。冻豆腐小孔形成原因:水结冰体积膨胀:水在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但当温度降到0℃以下结成冰时,体积会胀大,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
3、冻豆腐在冷冻后,网络组织间的水分冻结形成冰晶体。由于结冰而使体积增大,压迫网络结构并拢,蜂窝逐渐扩大。蜂窝大到一定程度,蜂窝与蜂窝之间的冰晶能连接到一起,于是网络结构转变为海绵状结构。最后大豆蛋白质由于冷冻变性且角质化,因而性质稳定,这就是我们说的冻豆腐上的“蜂窝”。
4、我们知道,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
5、冻豆腐为什么会变大 冻豆腐会变大,这是因为冻豆腐中有大部分的水分,冻豆腐冻的过程就相当于水变成冰的过程,而冰的密度要比水的小,所以同样质量的水变成冰,体积就会变大,那么一块豆腐变成冰就会变大了,其实质量没有变大,只是体积变大了而已。
6、冻豆腐是北方人的发明,就是把豆腐冷冻以后再食用。冷冻后的豆腐发生了物理变化,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
1、冻豆腐形成许多小孔,是水在低温下的物理变化导致的。豆腐的主要成分除了蛋白质等物质外,还含有大量水分。当豆腐被冷冻时,其中的水会遇冷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分子排列发生变化,体积会膨胀约 9%。这些冰晶在豆腐内部不断生长,会对豆腐的结构产生挤压,使原本紧密的豆腐组织被撑开,形成一个个空隙。
2、冻豆腐会有许多小孔是因为豆腐中的水结冰膨胀撑大了原有的小孔,冻豆腐变色是因为接触了空气发生氧化。冻豆腐小孔形成原因:水结冰体积膨胀:水在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但当温度降到0℃以下结成冰时,体积会胀大,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
3、冻豆腐的小孔形成,其实是因为豆腐中的水在冷冻时发生了相变。当豆腐被冷冻时,其中的水分会形成冰晶。这些冰晶有一定的体积,会占据豆腐中原本水分所在的空间。等到豆腐解冻后,冰晶融化成水流出,就留下了之前冰晶所占的空间,形成了小孔。
4、冻豆腐会有小孔的原因:豆腐里面的水分在低温下凝固成冰,水变成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时,体积减小而成空隙。水在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
5、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原因是豆腐里面的水分在低温下凝固成冰,水变成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时,体积减小而成空隙。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
6、冻豆腐会有小孔是因为其内部的水分在冷冻过程中结冰并膨胀,撑大了原本的小孔。具体原因如下:豆腐内部的小孔:豆腐的内部原本就存在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里充满了水分。水的特性:水在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但当温度降到0℃以下结成冰时,体积会膨胀,比常温时的水体积要大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