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危害: 人吸入(4.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入(0.41~2.05g/m3)时,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84mg/m3时没有不适感。
2、甲基异丁基甲酮为具有樟脑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m.p.-80℃,b.p.117~118℃,n20D 3960,相对密度0.801,f.p.56℉(13℃),几乎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共沸物,其沸点为89℃,含水23%,含酮77%,能与酚、醛、醚、苯等有机溶剂混溶。本品有毒,蒸气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3、危险类别: 7(易燃液体)后详查,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的规定,将该物质划为第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4、可以节省冷量,降低溶剂消耗,提高装置加工能力,效果良好.它也是乙烯型树脂的抗凝剂和稀释剂.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人吸入 1g/m3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醉;吸入 0.41-05g/m3时,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低于 84mg/m3 时没有不适感。
5、酮样香味。甲基异丁基甲酮,又名4甲基2戊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能与醇、苯、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微溶于水,会有芳香酮样香味。是一种优良的中沸点溶剂及分离剂。于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甲基异丁基甲酮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6、可以由异丙叉丙酮经催化选择加氢得到,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此方法因反应产物含有水、异丙叉丙酮、4-甲基-2-戌醇、酸性物质等杂质。精制方法可参照丁酮的精制法。也可以用少量高锰酸钾回流后,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钙干燥,然后蒸馏。酸性杂质可通过一个含有少量火性氧化铝的柱子除去。

1、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
2、危险类别: 7(易燃液体)后详查,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的规定,将该物质划为第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3、药品的残留溶剂基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溶剂应避免使用。该类溶剂是指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的有机溶剂。因其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对环境造成公害,在原料药、辅料以及制剂生产中应该避免使用。
4、[中文]: 甲基异丁基(甲)酮, 甲基异丁酮 [英文]: methyl isobutyl ketone; MIBK [说明]: CH3COCH2CH(CH3)2 无色液体。有愉快气味。密度0.8010。折射率3960。沸点117~118℃。凝固点-87℃。溶于乙醇、苯、乙醚等。
1、稀料: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花香气味,俗称香蕉水,正式名称叫做稀释剂或溶剂油。稀料的作用:主要用来稀释油漆。稀料的主要成分:稀料主要由各种有机化合物组成,例如苯、甲苯、二甲苯、丁酯等等。稀料的性质:容易挥发气化,在油漆中,稀料在空气中散发出来就形成油漆的气味。
2、稀料就是油漆稀释剂,分为活性稀释剂和非活性稀释剂。致廉作用油漆涂料中热固性树脂需加入稀释剂来降低它的粘度而便于进一步加工,这些稀释剂实际上都是比树脂便宜的有机溶剂,因此也起降低加工成本的致廉作用。改善工艺性能油漆稀释剂可以降低油漆的粘度或稠度,以改善其工艺性能。
3、稀料,正式名称叫做稀释剂或溶剂油,通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花香气味,俗称香蕉水。香蕉水,又名天那水、因有乙酸戊酯或乙酸异戊酯的香蕉味,故得名香蕉水。香蕉水是由多种有机溶剂配制而成的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有甲苯、醋酸丁酯、环己酮、醋酸异戊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1、物理性质 沸 酮的沸点 丙酮:52 丁酮:76 2-戊酮:104 苯丙酮:215 如果在 C=O 的α-C 联有三个体积不同的酮基团,就会造成羰基平面两侧的空间阻碍不同,给亲核试剂进攻羰基创造了空间上的选择性,我们用 L、M、S 分别表示α-C 上体积大、中、小的三个基团。
2、二,在上述酮类有机物中,市场上最多的其实是丙酮,而不是苯基丙酮,因为丙酮的用途比苯丙酮更广更大,因为它是更基础的有机化工合成原料,是最重要的有机溶剂之一。所以市场上的酮,一般不说明的话,主要指丙酮,或其它低级酮,而不是苯丙酮,要说明是苯丙酮时才是苯丙酮。
3、-苯基-2-丙酮和苯丙酮是两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中羰基的位置不同。1-苯基-2-丙酮的分子式为ph-CH2-(C=O)-CH3,而苯丙酮的分子式为ph-(C=O)-CH2-CH3,后者也被称为乙基苯基酮。这两种化合物可以通过碘仿反应进行区分。
4、常温不挥发 2,不会 3,片状结晶。熔点21℃,沸点218℃,比重0105,折射率527(20℃)。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苯和甲苯。与三氧化铝作用可生成苯甲酸和醋酸,在乙醇中与钠作用可生成乙基苯基甲醇,与锌加盐酸或氢(加镍)作用生成丙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