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大。冰的密度为0.9×10kg / m水的密度为0×10kg / m所以,水的密度大。日常生活中,冰总是浮在水面上,也可以说明冰的浮力小,水的浮力大。
水的密度大。以下是详细解释:密度对比:冰在0℃下的密度为0.917g/cm3,而水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为00g/cm3。显然,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浮力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冰总是浮在水面上。
冰的密度为0.9×10 kg/m,而水的密度为0×10 kg/m。因此,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会随物态、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称为该物质的密度。

当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冰块熔化后水的体积将保持不变。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冰块在水中会浮起来。当冰块完全熔化时,它所占据的体积会被相同质量的水所替代,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冰块熔化成水的体积等于冰块排开水的体积。 如果冰块悬浮在水中,冰块熔化后水的体积将变小。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因为冰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形成水分子溢于空气中。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是水在低温环境下凝结而成。根据m=pv,质量不变,密度大的体积小。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资料拓展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
体积会变小。因为0℃水冻结成冰时,分子间距变大,也就是密度变小,体积质量除以密度,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则体积变大,体积会增大约1/9。所以当冰熔化为水时,体积会缩小。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密度比水小。
当水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加大约10%。假设一定质量的水体积为V,其质量也是V,结冰后质量不变,但体积变为水的质量除以冰的密度,即V/0.9。因此,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大约V/9,或者说增加了10%。相反,当冰融化成水时,体积会减少大约10%。
因为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冰融化后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所以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可知体积变小。
固体密度表: 水银:虽然水银在常温下是液体,但在此表中作为高密度物质的参考,其密度为16。 铜:密度为9。 铝:密度为7。 铅:密度为13。 铁:密度为8。 冰:密度为0.9。 金:密度为13,是常见金属中密度较高的。液体密度表: 柴油:密度为0.85。 酒精:密度为0.79。
通常情况下,固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大于)气体密度 质量相同的铅、铜、铁、铝的体积,由大到小排列是(铝丶铁丶铜丶铅)。
冰、雪、霜 冰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由液体固化形成的产物,经过冷冻环境凝结而成,受到高温就会液化溶解,属于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自然形成,也可人为制造。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不过也存在范德华力,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其密度比水小。但因在不同压力下也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
冰的密度小的原因冰是水的固体,是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冰分子中每个分子会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四面体,这种排列由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决定。而水分子主要靠氢键的作用力,氢键的作用力会抵消一部分范德华力的作用,这会使水分子之间靠得更近。
冰比水轻,这一事实显得非常奇怪,因为通常固态物质的密度比液态大。然而,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这与“热胀冷缩”的常规相违背。这种体积膨胀导致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冰能浮在水面上。这一特性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见。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水和冰之间有分子作用力,而且有差别,这是因为同种物质处于两种不同状态时候,他们彼此间分子作用力大小都会不一样。水和冰不同形态分子作用力彼此间是有差别的。水在液体状态时,分子之间呈现出范德华作用力后,被一部分氢键抵消,所以液体水的密度通常比冰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