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孔隙度 = 视孔隙度 x (1 - 密度/65)其中,视孔隙度是指通过视检法测定的岩石内部的空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密度是指岩石的密度,单位是克/立方厘米。注意,视孔隙度和真实孔隙度的测定方法和单位是不同的。视孔隙度是通过视检法测定的,单位是百分比;真实孔隙度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单位是百分比或者立方米/立方米。
孔隙率、空隙率计算公式:空隙率=(1-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散粒材料的表观密度)*100% 孔隙率=(1- 材料的表观密度/ 密度)*100 土的孔隙比=孔隙体积÷固体颗粒体积孔隙度=孔隙体积÷土体总体积 空隙比e=r(s)*(1+w)/(r)-1。
直接观察法 这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适用于岩石表面孔隙较大、肉眼可见的情况。通过观察岩石表面的孔隙数量和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孔隙度的大小。但这种方法精度较低,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气体计量法 气体计量法是通过测量岩石样品中气体的体积来推算孔隙度的方法。
孔隙度计算公式为:t=/。以下是关于孔隙度及其计算公式的详细说明:定义:孔隙度是指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这个参数反映了岩石中孔隙空间的大小,是储集层评价中的重要指标。公式解释:Δt:表示岩石的声波时差,即声波在岩石中传播单位距离所需的时间。
T2谱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的孔径分布。因此用某一种脉冲序列测量出岩石的T2分布后,就可以据此研究岩石的孔隙分布进而求出岩石的孔隙度。 中子-密度交会法计算总孔隙度 中子、密度测井是孔隙流体和岩石骨架的综合反映,既受孔隙度影响又受岩性控制,计算地层孔隙度的同时必须准确计算岩性剖面。
通过计算公式:孔隙度(以百分比表示)=(岩石密度 - 容重 / 岩石密度)×100%,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参数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因为它既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理想的育苗基质孔隙度应保持在54%至96%之间,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孔隙度的关键因素包括颗粒的大小、分选程度以及排列方式。
1、已知:G=100X10=1000N;视重G`=60X10=600N;求:密度p 解:岩石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G=G`=1000-600=400N;根据F=V排p水g,V排=F/p水g=400/1X10^3X10=4X10^-2立方米;V石=V排=4X10^-2立方米,m石=100千克;p石=m石/V石=100/4X10^-2=5X10^3千克/立方米。
2、类别不同 视密度是计算矿物储量的重要指标,矿物的密度一般分为真密度、视密度、堆密度。表观密度是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算法不同 视密度的换算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组的边界以及它们的平均密度。算法有频率域〔`’和空间域二大类。
3、蜡封法适用于一切软硬岩石。选取边长为4~6cm的近似立方体的岩石试样,置于烘箱中于105~110℃温度下烘干24h,然后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质量。用丝线缚住试样,置于刚过熔点的石蜡中1~2s,使试样表面均匀涂上一层蜡膜。将蜡封的试样置于水中称质量,然后擦干表面水分,在空气中称质量。
4、- 公式为:比重 = rho物质/rho水 - 其中,rho物质是物质的密度,rho水是水的密度。- 单位:- 比重是一个无量纲量,即它没有单位。物理意义 - 密度比较:- 比重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如果一种物质的比重大于1,它比水密度大;如果小于1,则比水密度小。
5、自然界中大部分矿物的比重为7,而金属矿物的比重较大,如自然金的比重为19;银为5;铜为9。
6、0吉林)一枚新鲜的鹌鹑蛋质量为11g,浸没在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该鹌鹑蛋的密度为 1g/cm3(或1×103kg/m3) ;逐渐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直至鹌鹑蛋处于悬浮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鹌鹑蛋所受的浮力 变大(或增大) ;此时盐水的密度为 1g/cm3(或1×103kg/m3) 。
安山岩属于八类土(特坚石),包括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角岩等。这类岩石的级别是XIV-XVI,坚实系数在18-25之间,密度介于2700-3300kg/m之间。由于其硬度极高,通常需要采用爆破方法进行开挖。
微风化的安山岩属于七类土(坚石),级别X-XIII, 包括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等,坚实系数10-18, 密度2500-3100kg/m3,也需用爆破方法开挖。
需要。强风化安山岩是特坚石,土质属于第八类土,一般需要用爆破的方式开挖八类土。安山岩是中性的钙碱性喷出岩。与闪长岩成分相当。安山岩一词来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名Andes,分布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及岛弧地区。
七类土:坚石主要包括大理石; 辉绿岩; 玢岩; 粗、 中粒花岗岩; 坚实的白云石、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 微风化安山岩; 玄武岩等,坚实系数为 0 ~ 10, 用爆破方法开挖。
1、吸水后的真密度:487/178=74*10^3kg/m^3。吸水率:487-482=5g,5/482=037%(每百克吸水037克)从结果看这是石英岩。
2、某种石子经完全干燥后,其质量为482g,将其放入装有水的量筒内,吸水饱和后,液面从452cm3上升至630cm3,取出石子擦干表面水分称其质量为487g。求表观密度和吸水率。解答如下:第一步 分析题干:已知干燥质量、排水体积、擦干表面水分后的质量,求表观密度、吸水率。
3、干重:482g 则真密度:482/178=71g/ml=71*10^3kg/m^3。表观密度是不是视密度,根松散系数有关,真密度除以松散系数就是视密度。松散系数与颗粒大小有关,10mm一块的,大约6(自己查下)吧。
4、体积630-452=178ml 干重:482g 则真密度:482/178=71g/ml=71*10^3kg/m^3。表观密度是不是视密度,根松散系数有关,真密度除以松散系数就是视密度。松散系数与颗粒大小有关,10mm一块的,大约6(自己查下)吧。视密度就是71/6=70*10^3kg/m^3 吸水后的真密度:487/178=74*10^3kg/m^3。
类别不同 视密度是计算矿物储量的重要指标,矿物的密度一般分为真密度、视密度、堆密度。表观密度是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算法不同 视密度的换算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组的边界以及它们的平均密度。算法有频率域〔`’和空间域二大类。
表观密度(视密度)则是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是实体积加上闭口孔隙体积,此体积即材料排开水的体积。表观密度的计算公式为m/(V+V2),这里的V是指颗粒本身的体积,V2是指包裹在颗粒内部封闭的气孔的体积。
密度大小关系应为真实密度表观密度(视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堆积密度。①表观密度(又称视密度):粗集料在规定条件下,单位表观体积(指集料自身实体体积和闭口孔隙体积之和)的质量。
区别:表观密度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而体积密度是指把粉尘或者粉料自由填充于某一容器中填充完成后所测得的单位体积质量。
表观密度(视密度),则是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包括了实体积和闭口孔隙体积,即材料排开水的体积,计算公式为m/(V+V2)。值得注意的是,表观密度不考虑颗粒间的空隙和颗粒外表面上的微孔,因为这些空隙在宏观上是可见的。
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表观密度:也称作视密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材料单位表观体积(包括实体体积和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多孔材料内部存在开口孔洞和闭口孔洞,去除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孔洞后,包含闭口孔洞体积的密度即为表观密度。
1、视密度: 定义:视密度是矿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它包含了矿物内部的孔隙或颗粒间的空隙。因此,视密度通常小于真密度。 重要性:视密度是计算矿物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不能用纯矿物的视密度值来进行资源量估算,因为它不能代表矿物层的特征。
2、表观密度,也称为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包括材料的实体以及闭口孔隙)的干质量。 表观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ρ = m / V。 其中,ρ 代表材料的表观密度,单位通常是 kg/m 或 g/cm。
3、真密度(TrueDensity)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即去除内部孔隙或者颗粒间的空隙后的密度。与之相对应的物理性质还有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矿物的密度一般分为真密度、视密度、堆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