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别乙醇、乙醛和丙酮?

1、区别乙醇、乙醛和丙酮时,可以先用银氨溶液作试剂,能发生银镜反应者为乙醛,余者为乙醇和丙酮。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乙醇有还原性,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立即褪色,本身被氧化成乙酸,丙酮则很难被高锰酸钾氧化。

2、先用钠有气体放出的是乙醇,再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乙醛。乙醇、乙醛都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和发生银镜反应 ,因为都有还原性。钠不与丙酮反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丙酮无还原性不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所以没有现象的是丙酮。

3、用五氯化磷试剂进行鉴别:加入少量五氯化磷后搅拌观察颜色是否变化。丙酮呈现绿色,乙醛呈现黄色,而乙醇和甘油无变化。进行银镜试验:加入少量氨水和硝酸银溶液后,把混合物加热,观察反应情况。乙醛能使硝酸银还原,生成银镜;而其他化合物不会形成银镜。

4、首先加入金属钠,能产生气泡的是乙醇。反应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加入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醛。反应方程式: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剩下的是丙酮。

5、四种溶液分别加入钠,放出气泡的是乙醇,其余溶液均无反应,无现象。涉及反应: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H2↑ 无现象的试剂中加入托伦试剂,有银镜的是乙醛,无现象的是乙醚和丙酮。说明:托伦试剂为弱氧化剂,可用来检验和定量的测定有机物中含有的醛基,且不受酮的干扰。

如何区分乙醇、乙醛、丙酮?

区别乙醇、乙醛和丙酮时,可以先用银氨溶液作试剂,能发生银镜反应者为乙醛,余者为乙醇和丙酮。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乙醇有还原性,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立即褪色,本身被氧化成乙酸,丙酮则很难被高锰酸钾氧化。

先用钠有气体放出的是乙醇,再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乙醛。乙醇、乙醛都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和发生银镜反应 ,因为都有还原性。钠不与丙酮反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丙酮无还原性不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所以没有现象的是丙酮。

用五氯化磷试剂进行鉴别:加入少量五氯化磷后搅拌观察颜色是否变化。丙酮呈现绿色,乙醛呈现黄色,而乙醇和甘油无变化。进行银镜试验:加入少量氨水和硝酸银溶液后,把混合物加热,观察反应情况。乙醛能使硝酸银还原,生成银镜;而其他化合物不会形成银镜。

加银氨溶液,乙醛和丙醛有银镜生成,而乙醇和丙酮没有。对于乙醛和丙醛,加I2/NaOH,乙醛可发生碘仿反应,生成黄色沉淀,丙醛不行;对于乙醇和丙酮,加金属钠,乙醇放出气泡,丙酮没有。不同醛的鉴别主要使用的试剂有银氨溶液(又叫托伦试剂)、斐林试剂、希夫试剂等。

怎么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物质

1、首先,确定最长的含双键碳链作为主链,根据碳原子数量命名,例如四碳的称为丁烯。对于超过十个碳的烯烃,以汉字数字加“碳”字来表示,如十二碳烯。接着,从双键一端开始编号,使得双键碳原子编号较小。

2、第一步:选主链(烯烃,炔烃的主链必须包含双键,三键)此物质主链八个碳为辛炔,在三号碳上有一个庚基(别看支链复杂,它怎么的都是庚基,只不过它是庚基众多结构性中的一种)所以这种物质的系统命名法为:3-庚基-1-辛炔。

3、命名就以醇为例吧,首先确定官能团的位置判断是什么物质,上述物质中有羟基,那么就是醇,不饱和的话先看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看在哪两个碳之间(从少的那边找),比如说上面那个在第1个和第2个碳间,那么就是一丁烯,而且这一步确定的第一个c的位置。

区别乙醛和丙酮的方法是什么?

加入托伦试剂,试管内壁附着一层金属银的是乙醛和丙醛,没有现象的是丙酮;加入碘单质和氢氧化钠,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乙醛,没有现象的是丙醛。

区别乙醇、乙醛和丙酮时,可以先用银氨溶液作试剂,能发生银镜反应者为乙醛,余者为乙醇和丙酮。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乙醇有还原性,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立即褪色,本身被氧化成乙酸,丙酮则很难被高锰酸钾氧化。

答案:甲醛、乙醛和丙酮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鉴别。解释: 化学方法:银氨溶液鉴别法:在三种物质中加入银氨溶液,甲醛会生成银镜,乙醛也会产生类似的反应,但速度较慢。而丙酮则不会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可以通过这一化学反应来初步鉴别甲醛和乙醛。

先向三种物质中分别加入加银氨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醛和丙醛,无反应现象的是丙酮。然后向乙醛和丙醛中分别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乙醛,无反应现象的为丙醛。因为具有CH-CO-结构的甲基酮类化合物能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很快便有明显的浅黄色沉淀析出。

化学方法鉴别乙醛、苯甲醛、丙酮,有如下三步骤:加水 : 会分层,则是苯甲醛。碘仿反应: 有黄色固体—乙醛、丙酮 ;无黄色固体—甲醛、异丙醇。斐林试剂: 砖红色固体—甲醛、乙醛 ;无明显现象—丙酮、异丙醇。

丙酮的物化性质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醇与频哪酮。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流动的液体,带有芳香气味,挥发性极强。

氘代丙酮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质的化合物。其关键特性如下:熔点: 在标准条件下,氘代丙酮的熔点为-98°C,显示出在极低温度下的固态稳定性。相对密度: 它的密度为0.852克每立方厘米(g/cm3),这表明它在物质分类中相对较轻。

丙酮可以表示为C3,但是C3不一定是丙酮,C3只说明分子中含3个碳原子 CH3COCOOH,原称焦性葡萄酸(德Brenztr-aubensure),是参于整个生物体基本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对许多酶反应都有关系。

如何区别乙醇、乙醛和丙酮?

区别乙醇、乙醛和丙酮时,可以先用银氨溶液作试剂,能发生银镜反应者为乙醛,余者为乙醇和丙酮。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乙醇有还原性,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立即褪色,本身被氧化成乙酸,丙酮则很难被高锰酸钾氧化。

先用钠有气体放出的是乙醇,再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乙醛。乙醇、乙醛都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和发生银镜反应 ,因为都有还原性。钠不与丙酮反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丙酮无还原性不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所以没有现象的是丙酮。

用五氯化磷试剂进行鉴别:加入少量五氯化磷后搅拌观察颜色是否变化。丙酮呈现绿色,乙醛呈现黄色,而乙醇和甘油无变化。进行银镜试验:加入少量氨水和硝酸银溶液后,把混合物加热,观察反应情况。乙醛能使硝酸银还原,生成银镜;而其他化合物不会形成银镜。

首先加入金属钠,能产生气泡的是乙醇。反应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加入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醛。反应方程式: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剩下的是丙酮。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