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问氮化铝的制备、性质及用途

1、氮化铝粉末纯度高,粒径小,活性大,是制造高导热氮化铝陶瓷基片的主要原料。氮化铝陶瓷基片,热导率高,膨胀系数低,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电阻率高,介电损耗小,是理想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散热基板和封装材料。

2、作为电绝缘体,氮化铝的介电性能优异,常被用于制作电器元件,展现出良好的电气性能。此外,氮化铝涂层对砷化镓的保护作用显著,可防止其在退火过程中遭受离子注入。它还是一种催化剂,能够促使六方氮化硼向立方氮化硼的转变。

3、氮化铝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AIN的导热率是A1203的2~3倍,热压时强度比A1203还高。氨化铝对Al和其他熔融金属、砷化,等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尤其对熔融Al液具有极好的耐侵蚀性,还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和介电性质。

4、AlN是原子晶体,属类金刚石氮化物,最高可稳定到2200℃。室温强度高,且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下降较慢。氮化铝室温下与水缓慢反应.可由铝粉在氨或氮气氛中800~1000℃合成,产物为白色到灰蓝色粉末。或由Al2O3-C-N2体系在1600~1750℃反应合成,产物为灰白色粉末。或氯化铝与氨经气相反应制得。

5、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所以氮气是氧化剂,碳是还原剂,选项A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

半导体问题求助:单晶硅和铝接触时,接触面的铝究竟是当做N型还是P型...

N型半导体 也称为电子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即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的杂质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Ⅴ族元素(如磷、砷、锑等),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这类杂质提供了带负电(Negative)的电子载流子,称他们为施主杂质或n型杂质。

掺杂材料不同:P型和N型单晶硅片中,掺杂的材料不同。P型单晶硅片中掺杂的是三价元素(如硼或铝),掺杂后形成的杂质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留下一个空位或“空穴”。而N型单晶硅片中掺杂的是五价元素(如磷或砷),掺杂后形成的杂质原子会多余一个电子,成为自由电子。

P型半导体即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的杂质半导体;N型半导体即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的杂质半导体。P型和N型半导体都属于杂质半导体,掺杂过程涉及向本征半导体添加掺杂物原子,从而在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改变电子和空穴这两种载流子的分布。

P型半导体的“P”表示正电的意思,取自英文Positive的第一个字母。N型半导体的“N”表示负电的意思,取自英文Negative的第一个字母。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即价带中的空穴和导带中的电子,以电子导电为主的半导体称之为N型半导体,与之相对的,以空穴导电为主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铝合金是单晶吗

不是啊,铝合金一般是靠在晶粒内或晶界上析出强化相来强化的。

金属中的原子扩散率高,通过调整扩散过程,使其结构和性能具有很大的可调性,但这导致它们的性能在高温下不稳定。通过制造单晶或大量合金化来消除扩散界面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但在较高的同源温度下不能抑制原子扩散。

退火细化晶粒的原理在于重结晶,即在退火过程中,通过奥氏体重结晶形成,改变原有粗大晶粒的状态,在随后的处理中,如果能保证重结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不长大(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即可达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尼龙脚和铝合金脚的没有区别 由于半导体材料的纯度要求控制在ppb数量级以下,因此石英玻璃则应控制在PPm数量级以适应半导体工业的需要。B的分凝系数近于1,最难除掉,是最有害的杂质之一,Cu、Fe、Ti等影响半导体的少子寿命,K、Na、Li是单晶材料产生微缺陷的有害杂质。

闪烁晶体高能物理用闪烁晶体

在高能物理实验的前沿探索中,研究更高能量辐射(约TeV级及以上)的装置需求巨大,对闪烁晶体的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首先,理想的晶体需具备高密度(至少7g/cm),快速衰减(15至50ns)以及能承受高剂量辐射(约1TeV)的特性,同时价格还得合理。

为了推动闪烁晶体在核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当前的关键任务是优化闪烁晶体的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其中,BGO,作为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常用闪烁晶体,其高昂的价格(高达数百万美元)是导致PET设备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寻找替代品或者改进现有材料,以降低BGO的生产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闪烁晶体:NaI(钠碘化物)闪烁晶体:具有较高的光产额和较短的发光衰减时间,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实验与医学成像领域。CsI(铯碘化物)闪烁晶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好的光产额,常用于高能物理实验和核医学成像等应用。

单晶铝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