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密度最大是地球。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是地球,平均31g/cm3,是密度最低的土星的8倍.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大的行星是 地球 我们知道,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各有各的轨道。水星离太阳最近,往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火热的太阳居中。各颗行星中,受太阳吸引力最大的是水星,依次为其他各星;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也是水星,依次也为其他各星。
1、体心立方:首先在一个晶胞中总共有8*1/8+1=2个原子,这个两个原子的体积为V1=2*4/3πr^3,而晶胞体积为V2=a^3。根据晶胞中的原子分布可知,体心立方密排方向为[111],从而可以得到4r=a*√3。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3/8=68%。
2、面心立方排列更紧密,所以一般同种金属,面心立方密度更大,强度也衫槐举大。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中,八个原子处明消于立方体的角上,一个原子处于立方体的中心,角上八个原子与中心原子紧靠。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钾(K)、钼(Mo)、钨(W)、钒(V)、α-铁(α-Fe,912℃)等。
3、- 致密度: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约为68%。 面心立方晶格:- 晶胞中原子数:4个原子位于面心,每面被2个晶胞共享,每个面有4个原子,共有6个面,因此有效原子数为4×6/2=12。- 原子半径: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半径适中。- 致密度: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约为74%。
1、- 致密度: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约为68%。 面心立方晶格:- 晶胞中原子数:4个原子位于面心,每面被2个晶胞共享,每个面有4个原子,共有6个面,因此有效原子数为4×6/2=12。- 原子半径: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半径适中。- 致密度: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约为74%。
2、%。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是68%,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数为1/8×8+1=2个,致密度为0.68。体心晶格又称体心点阵。是指正当晶格单位中,除了在晶格平行六面体单位顶点处有点阵点外,还在平行六面体单位中分数坐标为I2,tI2,1IZ的体心位置有点阵点。
3、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a=b=c,α=β=γ=90。每个晶胞包含1个角落原子和1个体心原子,共计2个原子。每个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数为8,配位数为8,致密度为0.68。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铬(Cr)、钨(W)、钼(Mo)、钒(V)、铁(α—Fe)等。
4、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是68%。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基本概念:奥氏体(Austenite): 奥氏体是一种典型的面心立方(FCC)结构,其原子或晶格排列非常紧密,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它通常存在于高温状态下,例如在钢材加热至特定温度以上时,奥氏体是其主要晶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