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此,熔浆团块常被炸裂成各种奇特的形状,这也是火山碎屑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岩屑(detritus) (1)刚性岩屑(rigid detritus):包括粒径2 mm的火山岩块(集块)、火山角砾和2 mm的岩屑(表5-1,5-2),它是火山基底和火山通道的围岩,包括先形成的熔岩,经火山爆发破碎而成大小不一的棱角状碎块。
2、火山碎屑岩的粗大颗粒易于肉眼观察和描述,而凝灰岩则需借助镜下观察。鉴定时需注意火山碎屑物的各种组分及其相对含量,以及玻屑的形状和光性特征。观察凝灰岩的结构以及次生变化等特征。脉岩类 脉岩类主要包括煌斑岩、细晶岩、伟晶岩。
3、火山碎屑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成分特征:火山碎屑岩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其成分中50%以上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由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以及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形成。

1、火山碎屑流起因于火火山碎屑流指的是热气体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高速气流,火山碎屑流是主要的火山杀手之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致命性。由于其速度很快,因而很难躲避。山爆炸式喷发或熔岩穹丘的崩塌。
2、火山爆发时释放的大量气体往往是致命的毒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些气体还会污染大气环境,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对飞行安全的威胁:火山灰中的微小颗粒可以附着在飞机发动机和传感器上,影响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火山灰云还会干扰雷达和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增加飞行风险。
3、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熔岩流的危害:火山碎屑流是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岩石碎片等高速流动形成的,具有极高的温度和破坏力,能够摧毁沿途的建筑物和植被。火山熔岩流则是流动的岩浆,其高温和流动性会对接触到的区域造成严重的破坏,包括烧毁森林、掩埋农田和村庄等。
4、火山碎屑流的速度极快,温度极高,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摧毁,房屋、树木瞬间被掩埋和焚毁,严重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火山爆发还会引发地震,火山活动会使地壳发生变动,导致地震的发生概率增加,地震可能破坏基础设施,造成建筑物倒塌,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进一步扩大危害范围。
5、有的岩浆向上侵入时,遇到地下水也会产生大量气体。当气体压力大到足以顶开上面所覆盖物质的时候,就会发生极其猛烈的爆炸。含有大量气体的岩浆喷出地表,火山碎屑数量多,抛出高度大、散落区域广。粒度小的火山灰可以喷射到 20000米以上高空。
典型的喷发柱,形成于普林尼式喷发,称普林尼柱(图8-10),其高度可达55km,由上、中、下3个部分构成,各部分除所携带的碎屑物质粒度大小不同外,碎屑物质的搬运和堆积方式也不同,在堆积成岩的火山碎屑岩中可形成一些具指相意义的标志(Fisher,1984)。
例如,后面将要介绍的火山碎屑岩相中,火山灰流相堆积是以平流(类似于重力流)方式搬运的,而底涌浪相堆积的火山碎屑则是以湍流或搅动流的方式搬运的,二者堆积物的粒度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别(图10-1)。在对火山碎屑进行粒度大小分类时,一般应采用2nmm为量度分界。
成分特征:火山碎屑岩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其成分中50%以上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由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以及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形成。
喷出相: 位于地表,包括溢流相,形成熔岩,表现为岩流、岩被等形态,是火山喷溢和泛流的产物;爆发相产生火山碎屑岩,如空中坠落堆积和火山碎屑流堆积;侵出相产出熔岩和角砾熔岩,如岩针、岩塞等。
1、火山碎屑堆积主要有三种形式:大气、火山尘云及湖盆中水下降落的火山碎屑沉积。火山灰及火山尘可覆盖广大面积,在远离火山口几千千米范围内堆积成层,层内常见正粒序构造。
2、火山作用的产物是火山岩,它包括熔岩、次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三大类。熔岩是岩浆溢出地表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次火山岩是岩浆上升至近地表附近(没有溢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爆发的碎屑物,在陆上或水下堆(沉)积而成的岩石。
3、火山—沉积碎屑岩类是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类岩石中火山碎屑物的含量在90%至10%之间,由火山碎屑物质在水盆地中沉淀,与正常沉积物混合,经过化学沉积物和粘土杂基的胶结与压实作用形成,是火山活动的同期产物。
4、一:火山碎屑岩引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通道周围在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形成的。
5、沉积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陆源碎屑岩和内积岩。陆源碎屑岩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碎屑物质组成,根据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