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位定位基 新引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间位(间位异构体大于40%);使苯环钝化。这类定位基与苯环相连接的碳原子上一般具有重键(电负性较大)或带正电荷。
2、此类取代基称为有钝化作用的邻、对位取代基。 这类取代基的情况比较特殊。如在氯苯中,氯原子是强的吸引电子的取代基,在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它使苯环正碳离子的电荷更加集中,正碳离子不稳定,对苯环起钝化作用。
3、吸电子基团是当取代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后,苯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的基团;反之,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的叫供电子基团。一个基团到底是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得看它对苯环的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的总和。
主要是诱导效应,甲基和苯环之间是σ-π超共轭效应,硝基是氮氧双键和氮氧单键,应该是π-π共轭效应。电负性越大,则吸电子能力越强。
硝基(-NO2)基团在苯环的间位上表现出吸电子效应而没有共轭效应,这是因为硝基是一个强吸电子基团,它通过拉电子效应在苯环上引入了电子密度的减少。 在间位上的硝基基团会通过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吸引苯环上的电子密度,从而导致苯环上的电子密度减少,这表现为吸电子效应。
硝基是强吸电子基,硝基上的氮原子电负性大,还带正电荷(因为它受两个氧原子影响严重缺电子),因此它的共轭效应及诱导效应都是吸电子的。对于羟基及氨基,由于氧氮原子的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要远大于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因此它们使苯环强烈活化。
- 硝基团是一个强电子吸引团,它会从苯环中吸引电子。- 硝基团会在苯环上引入一个带有正电荷的氮原子,使得氮原子附近的电子密度增加,导致氮原子附近的部分苯环带有正电荷。- 这会导致苯环上的电子分布不均匀,使得硝基邻近的位置带正电,从而影响了反应的发生位置和速率。
1、排序由大到小应该是对甲氧基苯胺对氯苯胺苯胺对硝基苯胺苯胺的碱性是氨基的氮原子上孤对电子供电而产生的,所以要判断碱性的强弱就要看与氮相连的苯基对氮供电的强弱了。
2、苯胺在强酸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时,一般会得到间位产物,这是因为发生硝化反应的实际上是苯胺的共轭酸。也就是质子化后的苯胺盐,这时候就不是邻对位定位基团而是间位定位基团了。所以才会代在甲基的邻位。在酸性较弱的情况下则主要得到邻对位产物。 你可以采用弱酸性条件,或者先保护氨基再进行硝化。
3、苯甲胺的碱性比对甲苯胺的碱性强。因为前者是脂肪胺,后者是芳香胺,脂肪胺的碱性比芳香胺的强。
4、有利于碳正离子中间体正电性的减弱而增加其稳定性。在碳正离子的三个共振式当中,亲电试剂结合在临位和对位的共振结构能连比较低,也比较稳定,参与共振杂化的贡献也最大。总的来说,当第一个结合的基团为斥电子集团是,形成临对位所需的活化能较小,发生速度快,容易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