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桥梁规范中,对于普通水泥混凝土使用的粗、细集料有着明确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可以在通用的试验细则中找到。针对碎石或卵石,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坚固性、岩石抗压强度以及密度与空隙率等。
2、细集料的坚固性也是评价其质量的一个指标,所有等级的混凝土要求坚固性小于5%。 岩石的抗压强度要求在饱水状态下,火成岩不小于80MPa,变质岩不小于60MPa,水成岩不小于40MPa。 细集料的密度与空隙率也是重要的技术参数。
3、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指粒径大于36mm以上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指粒径大于75mm以上的碎石砾石和破碎砾石。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指粒径小于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指粒径小于75mm的天然砂、人工砂。
4、贫混凝土基层粗集料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5mm;钢纤维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粗集料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0mm。碎卵石或碎石中粒径小于75u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 (3) 细集料 -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
1、建筑用河砂按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砂》执行。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分为三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宜用于强度等级C30一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三类建筑用砂的颗粒级配、质量和技术要求。
2、建筑用砂的级别划分主要基于细度模数和技能需求。 按细度模数划分: 粗砂:细度模数为7—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 中砂:细度模数为0—3,平均粒径为0.5mm—0.35mm。 细砂:细度模数为2—6,平均粒径为0.35mm—0.25mm。
3、细沙、中沙和粗沙是根据沙粒的粒径大小来区分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沙子。它们在建筑、工程、地质学等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用途。细沙主要用于墙体抹灰和地面铺设等方面;中沙是建筑用砂的主要类型之一,适用于多种建筑工程;粗沙则主要用于建筑和路面的基础施工以及填充、排水和过滤等方面。
4、建筑用砂应按照《GB/T14684-2011建筑用砂》国家标准进行使用。 根据该标准,建筑用砂根据其技术要求被分为三个类别:- 第一类砂适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使用。- 第二类砂适用于强度等级C30至C60的混凝土,以及需要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使用。
选择中性沙:家装使用中性沙效果最佳,既不太粗也不太细。避免极端:粗沙不规则,使用前需筛选,费工费料;太细的沙则可能带来其他问题。看杂质:杂质越少越好:沙子中的泥土、枯叶等杂质会增加瓷砖空鼓和粘接不牢的风险。仔细检查:购买前仔细检查沙子,确保杂质含量低。
此外,还需注意沙子的购买渠道。选择正规的供应商或批发商购买沙子,可以保证沙子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样品进行实地测试或送检,以确保沙子的质量符合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符合环保标准的沙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含泥量也是挑选沙子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沙子中的含泥量应尽量低,过多的泥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此外,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也需要引起注意。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都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沙子的坚固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优质沙子应保持适度的潮湿,既不过干也不过湿,这样的沙子能更好地与水泥等材料混合,形成稳定的水泥浆。如果沙子过于干燥,形成土块状且不易散开,或过于湿润成泥状,通常表明其质量不佳,可能含有较多泥土或其他杂质。
影响施工环境;而过于湿润的沙子则可能含有过多的水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选择含水量适中的沙子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辨别沙子好坏需要从颗粒大小、纯净度、颜色以及含水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选择质量上乘的沙子,才能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装修用中砂最好。以下是具体原因:分类与来源:装修用的砂子主要分为中砂和混合砂。其中,河砂和江砂质量最好,旱砂次之。这些砂子都是天然砂的一种,相对于人工砂,天然砂在纯度和质量上通常更有优势。颗粒直径:中砂的颗粒直径在0.5mm0.25mm之间,这个范围的颗粒粗细程度十分适宜用在水泥砂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