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磺胺类药物都是以对位氨基苯磺酰胺为基本结构的衍生物。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抗菌药物,包括磺胺甲硝唑、磺胺嘧啶、柳氮磺吡啶等。磺胺甲硝唑。属于磺胺类药物中常见的抗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以及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磺胺嘧啶。比较常见的广谱抗菌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膜炎、沙眼或结膜炎引起的眼部感染症状。柳氮磺吡啶。
常和二甲氧苄氨嘧啶制成预混剂,每100克含磺胺对甲氧嘧啶20克、二甲氧苄氨嘧啶4克。用于畜禽肠道感染、球虫病及其他细菌性疾病。用法用量为:混饲,每1000公斤饲料中,猪、禽加1000克,连续喂用不超过10天,产蛋期禁用,宰前10天停止给药。
磺胺类药物种类很多,临床可根据病情及药物特点进行选用。(1)磺胺噻唑 抗菌力强,由于乙酰化物溶解度低,副作用较多,排泄快,但由于价廉,临床上仍旧广泛使用。
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类。
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它们可以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磺胺药。短效磺胺药在肠道快速吸收并排泄,半衰期约为5-6小时,因此每天需要服用4次,例如磺胺二甲嘧啶(SM2)和磺胺异唑(SIZ)。中效磺胺药的半衰期为10-24小时,每日服用2次,如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基异唑(SMZ)。
磺胺类药物的品种包括磺胺嘧啶钠、磺胺二甲嘧啶钠、二甲氧苄氨嘧啶(地菌净)、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和磺胺喹恶啉钠。这些药物根据其特性,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如全身感染、肠道感染和外伤。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首次剂量应加倍,以迅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抗菌药物,包括磺胺甲硝唑、磺胺嘧啶、柳氮磺吡啶等。磺胺甲硝唑。属于磺胺类药物中常见的抗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以及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磺胺嘧啶。比较常见的广谱抗菌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膜炎、沙眼或结膜炎引起的眼部感染症状。柳氮磺吡啶。
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可分为三类:①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伤寒、骨髓炎等。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类。
磺胺甲氧基哒嗪 (SMP),全称为Sulfamethoxypyridazine,这是一种磺胺衍生物,主要用于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柳氮磺吡啶 (SASP),化学名为Sulfasalazine,主要用于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治疗。
磺胺二甲嘧啶(SM2):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色渐变深。在水中几乎不溶,常制成每片含0.5克的磺胺二甲嘧啶片。主要用于敏感菌感染,如巴氏杆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也可用于球虫和弓形虫感染。
常见的磺胺类药物包括:- 磺胺嘧啶 - 磺胺甲恶唑(新诺明)- 柳氮磺吡啶 - 磺胺米隆 - 磺胺嘧啶银 - 联磺甲氧苄啶 - 磺胺二甲嘧啶 - 磺胺二甲异嘧啶 - 磺胺异恶唑 - 磺胺脒 - 琥珀磺胺 - 磺胺噻唑 - 酞磺胺 - 磺胺噻吩 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引起周围神经炎。
磺胺嘧啶(SD)磺胺嘧啶是磺胺类药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磺胺嘧啶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沙眼、结膜炎等眼部感染症状,以及尿路感染等全身性感染疾病。
1、磺胺二甲嘧啶是一种化学合成药物,其在中文中被称作N-(4,6-二甲基-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还有其他别名如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4,6-二甲基嘧啶,简称SM2,以及磺胺间二甲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在英文中,它的名称为Sulfadimidine,另外还有Sulfamethazine和4,6-Dimethylsulfadiazine等称谓。
2、磺胺二甲嘧啶的药理作用 磺磺胺二甲嘧磺胺二甲嘧啶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其活性作用。但对葡萄球菌的活性较差,细菌可对其产生耐药性,但作用较弱,毒性低,适合用于泌尿系统感染。
3、磺胺二甲嘧啶(SM2):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色渐变深。在水中几乎不溶,常制成每片含0.5克的磺胺二甲嘧啶片。主要用于敏感菌感染,如巴氏杆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也可用于球虫和弓形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