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这是物理学中基本的常识。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分子间距离较小,同时水分子的质量较大,使得水的密度明显高于空气。水与空气密度的差异,源自于它们分子结构与质量的特性。分子间距离和相互作用力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水和空气在密度上的差别。
2、空气密度小于水。空气的密度是29 kg/m3,远小于水的密度1000 kg/m3。依据亚里士多德原理,密度小的物体会上浮于密度大的物体之上。所以,空气的密度小于水,使得空气易于上浮,可以排开水。 空气与水之间的黏附力小。空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力较小,所以空气难以与水发生黏附。
3、空气和水相比:空气和水相同点都是流体。不同点空气是气体,密度小,比较轻,可以压缩,水是液体,密度大,比较重,不能压缩。空气中有水,水中有空气。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空气属于气体的混合物,水里面含有其他可溶物。
4、水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水在1个大气压(atm,1atmosphere)时(10325千帕斯卡(kPa),温度在0℃以下为固体(固态水),0℃为水的冰点。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现液态)。
5、空气的密度:在标况下,空气密度约为29千克每立方米。纯水的密度:1000千克每立方米,这个结论是在4℃时测得的,也是水密度最大的时候。因此,水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判断气体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可以使用以下简单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将容器垂直放置,如果比空气重,则会留在底部;如果比空气轻,则会浮在上面。当然,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准确。 对流方法:将装有气体的试管或瓶口对着灯光,使得其背景为黑色,观察其中有没有对流现象。
比较相对分子质量,例如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为32,空气为29,3229,所以氧气密度大。物理中可以将气体冲入气球,放到空气中气球上升,则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空气密度就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每立方米空气所具有的质量(千克)。
在化学上一般用29表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密度就大于空气密度,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密度就小于空气密度。空气密度=293*(实际压力/标准物理大气压)x(2715 / 实际绝对温度),绝对温度=摄氏温度+2715 通常情况下,即20℃时,取205kg/m^3。
主要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把其他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算出来。比如一氧化碳的是28,所以一氧化碳不能用排气法,因为他们相对分子质量很接近,可以判断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二氧化碳的是44,所以可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大。
1、空气密度计算: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ρ=29/24=2946g/L;在常温时(25摄氏度)常压下空气的密度ρ=29/(24×298/273)=1860g/L;当温度和压强都变化时,需要利用气体状态方程式进行计算。
2、在标况下,空气密度约为29千克每立方米。通常情况下,即20摄氏度时,取205千克每立方米。换算式:空气密度等于293乘以实际压力或者标准物理大气压,再乘以2715或者实际绝对温度,绝对温度等于摄氏温度加上2715。
3、kg/m3。一般采用的空气密度是在0摄氏度,绝对标准指标下,为293kg/m3。计算空气密度ρ的公式为ρ=(m1-m0)/V,公式中的m1为密度瓶和空气的总质量,V为相应的体积,m0为密度瓶的质量。
4、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密度是293kg/立方米。空气无色无味,气态。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013×10^5 Pa)空气密度为29Kg/立方米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体积为24L/ mol。
5、空气的密度大小与气温等因素有关,我们一般采用的空气密度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29千克每立方米,空气的压力大小与大气压与受力面有关,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强76CM汞柱高。也可以换算成其它单位。
1、用相对分子质量排列即可: 二氧化碳:44 氧气:32 空气:29 氮气:28 所以,排列顺序是:二氧化碳,氧气,空气,氮气。
2、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从大到小。(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在确定的状态下,氮气的密度是确定的,而空气由于成分复杂,密度不定,可能某地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粉尘,密度就会比较大。
3、对于气体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气体密度就越小,所以这四种气体的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二氧化碳4氧气3一氧化氮30、氮气28,氮气密度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