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机溶剂中密度比水小的有苯、汽油、酒精等,密度比水大的有 CClCS2等。实验室常见的溶剂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极性分子构成的,常见的有水,酒精。一类是非极性的,如四氯化碳,苯,乙醛,丙三醇(甘油)。
2、水的密度是1g/cm,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硫酸 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36℃时结晶,密度84g/cm,沸点337℃,硫酸的熔点是371℃。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汞 汞是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
3、比水密度大的液体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酒精、乙醚、苯、氯仿、四氯化碳、油类物质、某些有机溶剂等。这些液体由于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同,使得它们的密度高于水。以氯仿为例,它的密度大约是49克/立方厘米,而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明显超过了水的密度。
4、此外,溴苯也是一种密度大于水的液体。它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溴苯的密度为565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高出不少。它在有机化学中主要用于合成染料、医药和农药等。硝基苯也是一种密度较大的液体。它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轻微的芳香气味。
5、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密度与水相比的液体。比如,甲醇和乙醇这类低级醇,它们的密度就小于水,是无色有酒精气味的易挥发液体。另外,一氯代烃、烷烃、苯以及低级酯等液体,它们的密度同样小于水,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碳氢键较多,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1、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当大于4摄氏度时是热胀冷缩,当小于4摄氏度时是热缩冷胀,根据公式P=m/V可以得出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是最大的。在一个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g/cm3。
2、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常用的水的密度就是指水在4度时的密度,为1000kg/m3。一般来说,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小。但水却是一个例外,其热胀冷也胀,只有在4℃时候,体积最小。高于4℃或低于4℃时,体积都会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常膨胀现象”。
3、水在0-4摄氏度时是反常膨胀,也就是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所以4度时密度最大。

因为相同体积的水,如果密度越大,那么它的质量也就越大,当其重力大于所受到的浮力时就下降;同理,相同体积的水,如果密度越小,那么它的质量也就越小,当其重力小于所受到的浮力时就上升。
在中学理论中应该是均匀的,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均匀。分布上大体可以认为是上面的部分密度小,下面的密度大,原因有两个,一是下面的压强大,则水被压缩,密度大,二是由于对流的原因,温度不均一,也会造成密度差异。但是并不是说密度是从上到下均匀增大,只能认为是大体上如此分布。
一般认为是相同的,因为一杯水很少,可以忽略,而河湖海等就不一样了。
密度不同,密度小的物质会漂浮在密度大的物质上,在你将水倒入杯子的一瞬间,水分子会包裹一些空气一同进入杯中,因为空气密度比水小,所以会上浮到水的表面破裂后融入大气中,这就是你看到的冒水泡现象。
对流现象的作用 当容器中同时有热水和冷水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热水的密度较小会上升,而冷水的密度相对较大会下降。这种对流现象会导致热水趋向于集中在容器的上部,而冷水则集中在底部。因此,在视觉上可能会感觉热水区域显得“小”,而冷水区域显得“大”。
水的密度是1g/cm,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硫酸 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36℃时结晶,密度84g/cm,沸点337℃,硫酸的熔点是371℃。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汞 汞是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
比水密度大的液体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酒精、乙醚、苯、氯仿、四氯化碳、油类物质、某些有机溶剂等。这些液体由于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同,使得它们的密度高于水。以氯仿为例,它的密度大约是49克/立方厘米,而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明显超过了水的密度。
有什么液体密度比水大 CCl4密度比水大 牛奶的密度比水大 CS2密度比水大 有机溶剂中密度比水小的有苯、汽油、酒精等,密度比水大的有 CClCS2等。实验室常见的溶剂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极性分子构成的,常见的有水,酒精。一类是非极性的,如四氯化碳,苯,乙醛,丙三醇(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