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为天蓝色;溶于氯仿;不溶于醚和苯。水溶液遇锌粉及稀硫酸能褪色,但置空气中能恢复,若加氨水则能恢复更快。能与多数无机盐生成复盐。最 大吸收波长668,609nm。用途:氧化还原指示剂。汞,锡测定。细菌染色剂。
亚甲基蓝指示剂还原态呈无色,氧化态呈蓝色。用于酸碱滴定。
这是因为晃动使溶液中的碱性部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恢复了溶液的碱性,从而使亚甲基蓝再次呈现蓝色。蓝瓶子实验的特点:涉及化学反应:蓝瓶子实验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
无水亚甲基蓝是金红色闪金光或闪古铜色光的粉状物,溶于水,酒精,氯仿,不溶于乙醚,其溶液为蓝色;遇浓硫酸呈黄光绿色;稀释后呈蓝色 ;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呈紫色或出现暗紫色沉淀 。
分析鉴定 在化学实验中,分析纯亚甲基蓝可用作化学试剂中的吸附指示剂,也可用以沉淀高氯酸盐和铼酸盐,催化光度测定硒和钼等。
因此亚甲蓝可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也可用来示范氧化-还原振荡反应,最典型的是蓝瓶子实验。每个反应都有氧化还原过程,氧化反应中有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1、在微酸及酸性介质中加入溴水,将试样溶液中的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碘酸根离子与碘化钾作用生成碘,碘与淀粉作用生成碘蓝,光度法测定碘。过量的溴用甲酸钠破坏。本法最小检测质量为0.5μg。
2、利用碘离子在与4-四甲基二氨基苯甲烷(四碱)和氯胺T(由氯胺T水解产生次氯酸)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生成有色配合物,在6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碘量。方法适用于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中碘的测定。
3、将分光光度计开机预热开调至零点,往溶液中迅速准确加入0mL氯胺T溶液(2),摇动2s~3s,将溶液迅速倒入1cm比色池内,于600nm测量吸光度。同时进行工作曲线的测量,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碘量。
4、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样品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葡萄糖等。其原理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利用碘离子被氧化成碘单质的过程来定量测定样品的还原性物质。
5、碘量法的基本原理:碘量法是利用的I2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碘量法是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以碘作为氧化剂,或以碘化物(如碘化钾)作为还原剂进行滴定的方法,用于测定物质含量。
6、淀粉遇碘呈蓝色这一特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因其显色反应灵敏而被广泛用于检测碘或淀粉的存在实验中。

1、可以。二氧化硒在有机合成中主要被定义为氧化试剂,它参与的氧化反应有很多。可能由于该试剂毒性的原因,近些年来许多反应逐渐被其它更优秀的试剂所取代。
2、有。二氧化硒氧化甲基成醛加水多了有影响。在反应过程中,加入的水过多,会导致反应速度减慢,产率降低。水会与二氧化硒反应生成亚硒酸,消耗一部分二氧化硒,导致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度减慢。
3、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特征是电子云偏移沿着σ键传递,并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减弱或消失。
4、凡是烷烃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都属于以氯为取代基的烷,但它们的读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如四氯甲烷亦称四氯化碳)。
5、这是一个亲核性芳香取代。 只有当苯环上带有一个或多个吸电子取代基, 尤其如邻对位上有硝基这样的取代基时, 氯苯能很好地发生被甲氧基取代。
碱性环境下的葡萄糖可以将亚甲基蓝还原为还原态亚甲基蓝(或称亚甲基白),而还原态亚甲基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回亚甲基蓝。这个反应被称作蓝瓶子实验。这个变色算是很有名的了。
在蓝瓶子实验中,我们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和葡萄糖,并加入亚甲基蓝溶液。开始时,溶液呈现蓝色。然后,当我们振荡溶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消失,溶液变为无色。再次振荡,溶液又恢复蓝色。
这个实验又叫做”蓝瓶子实验“ 由于亚甲基蓝是一种暗绿色晶体,溶于水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
其特点如下:颜色变化明显,亚甲基蓝在还原状态下呈现无色或浅黄色,而在氧化状态下呈现蓝色,因此,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亚甲基蓝的颜色变化非常明显,可以很好地反映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沉积物试样中的硫化物同盐酸反应,生成的硫化氢随水蒸气进入乙酸锌溶液中被吸收,生成硫化锌。吸收液中的硫离子在酸性条件和三价铁离子存在下,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二盐酸盐反应生成亚甲基蓝,在波长650nm处测定其吸光度。
方法提要 水样中的硫化物同盐酸反应,生成的硫化氢随氮气进入乙酸锌-乙酸钠混合溶液中被吸收。吸收液中的硫离子在酸性条件和三价铁离子存在下,同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二盐酸盐反应生成亚甲基蓝,在650nm波长测量吸光度。
【理化性质】辛硫磷,为浅黄色油状液体,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毫克/升,二氯甲烷中大于500克/升,异丙醇中大于600 克/升,较少溶于石油醚。
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如下:pH值在4~2之间,显橙色。pH值在小于4,显红色。pH值大于2,显黄色。终点颜色为黄色,说明溶液pH值大于2。
亚甲基蓝的变色范围是橙色、红色、黄色。亚甲基蓝,化学式为C16H18N3ClS,是一种吩噻嗪盐,为深绿色青铜光泽结晶或粉末,可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醚类。亚甲基蓝在空气中较稳定,其水溶液呈碱性,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