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腈的合成路线包括多个步骤,如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乙酯转化为地莫西泮,再到2-(4-硝基苯基)丁酸,后续步骤包括S-2-(4-二氟甲氧基)苯基-3-甲基丁酸的合成。
-溴丁烷强碱条件消除得到1-丁烯,然后和溴化氢加成得到2-溴丁烷,在无水乙醚中和镁反应得到格式试剂,和二氧化碳反应水解得到2-甲基丁酸。
甲酸异丁酯,甲酸叔丁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正丁酸甲酯,异丁酸甲酯7种,所以答案为7。如果认定官能团为酰基的话,同分异构体应增加正戊酸,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酸和2,2-二甲基丙酸4种,答案为11。P.S. 第一问第二个空问的是官能团,答案应为羟基而不是乙醇。
-甲基丁酸甲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化学界的名称有多种表达。中文名是活性2-甲基丁酸甲酯,而其英文名称则为methyl 2-methylbutyrate,另外还有两个英文别名,即DL-Methyl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和Methyl 2-Methyl Butyrate。
在食品香精的应用上,这种酯类化合物大有用途。它常被用于调配出苹果、甜瓜、香蕉、菠萝蜜、生梨和鸡蛋果等热带水果的风味,为各种食品增添自然的香气。在用量上,2-甲基丁酸甲酯的建议添加量为在最终的加香食品中,其浓度大约为1~10毫克每千克。
弱碱不能制得强碱,所以不可以。2,···表诉不清,没有图 3,不是这样,应该是cl/o-br-s-n-i-p-c-si-h 4,这是氧化性强弱顺序,F2放第一,最强 5,H2SO4+NaCl——(加热)——Cl2+Na2SO4 6,这个笔记说不通。
Htris+-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 21 1~9 H3BO3- NaOH(即H3BO3-H2BO-3) 14(PKa1) 0~0 NaHCO3-Na2CO3(即HCO-3-CO2-3) 25(PKa2) 2~10 例9 (1)求0.100mol.L-1醋酸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极大值;(2)已知醋酸的pK=75,求0.100mol.L-1pH45的醋酸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
依据题意知最终产物PHB是由3-羟基丁酸[CH 3 CH(OH)CH 2 COOH]分子聚合而成,得出D为CH 3 CH(OH)CH 2 COOH,结合题给信息,知A的结构简式为CH 3 —C≡C—CH 3 ,B为 ,C为 。(1)C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羰基、羧基。(2)①、③属于加成反应。
第一步的产物在加氢得到1,4-丁二醇(A)。脱氢氧化得到4-羟基丁醛(B),再氧化得到4-羟基丁酸(GHB),再酯化得到内酯。而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分子内脱水,变成1,3-丁二烯(CH2=CH-CH=CH2),这就是D。D(C4H6)再和丙烯酸(C3H4O2)反应得到E(C7H10O2),可知没有副产物,是双烯合成。

-丁内酯,又称γ-丁内酯,4-羟基丁酸内酯。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能与水混溶,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和苯。可随水蒸气挥发,在热碱溶液中分解。有独特的芳香气味,可作为食用香料,FEMA号:3291。
-丁内酯,又称γ-丁内酯,4-羟基丁酸内酯。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能与水混溶,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和苯。能随水蒸气挥发并可在热碱溶液中分解,有芳香气味。分子式:C4H6O2分子结构:羰基C、O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它C、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γ-丁内酯,又称1,4-丁内酯,4-羟基丁酸内酯。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能与水混溶,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和苯。可随水蒸气挥发,在热碱溶液中分解,有芳香气味。
γ-丁内酯(GBL),中文名1,4-丁内酯,学名γ-Butyroladone,别名包括4-Hydroxybutyric acid gamma-lactone和Butyronitrile等。它具有CAS No. 96-48-0和EINECS号202-509-5,分子式C4H6O2,分子量8089,其结构式显示为无毒透明的油状液体。
丁内酯是一种具有多个名称的化合物,包括中文名称的丁内酯、γ-丁内酯、γ-羟基丁酸内酯、1,4-丁内酯以及英文名称的butyrolactone和GBL,γ-BLO。其化学式为C4H6O2,分子结构中,羰基C和O原子通过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余C和O原子则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小鼠经口 LD50=345 mg/kg.对皮肤有刺激性。
γ-丁内酯水解生成γ-羟基丁酸钠。丁内酯是无色油状液体,在中性介质中稳定,在热碱中易产生可逆性水解,ph 回到中性时又生成内酯。在酸性介质中水解较慢,与水混溶,溶于甲醇、乙醇、乙醚、丙酮、苯, 四氯化碳,是质子型强力溶剂。1,4-丁内酯作为香料、医药中间体应用广泛。
内酯是指在同一分子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羟基,二者脱水生成的有机物。内酯由一个分子自身发生酯化反应脱水形成,同时水解后也是一个分子。内酯的环中只有一个酯基(—COO—),若一个环中有两个以上的酯基则不是内酯而是交酯。
乙酰乙酰辅酶A与一分子乙酰辅酶A生成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由HMG辅酶A合成酶催化。 HMG辅酶A裂解酶将其裂解为乙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 D-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用NADH还原生成β羟丁酸,反应可逆,不催化L-型底物。 乙酰乙酸自发或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你好,如果羟代羧酸中羟基和羧基的位置使他们恰好是五元环或是六元环,那么这类物质一般是以内酯的形式存在,见下图。乙二酸与乙二醇同见下图。γ-丁内酯才是4-羟基丁酸的主要存在形式,几乎不会两分子一起脱水形成交酯。右图是乙二醇与乙二酸缩合而成的环酯。
酮体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合成。合成原料为脂肪酸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肝细胞线粒体内含有各种合成酮体的酶类,特别是HMGCOA合酶,该酶催化的反应是酮体的限速步骤。两个乙酰辅酶A被硫解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β-氧化的最后一轮也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
酮体的主要成分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
酮体(ac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