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 海洋是地球上的一个巨大的水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的面积。它是由许多不同的海域、海湾、海峡等水域组成。海洋不仅为地球带来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海洋,这个地球上广阔无垠的水体总汇,由中心的洋和边缘的海共同构成,彼此相连,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1%左右,平均水深达到3795米,承载着地球上约97%的水体积。尽管如此,可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水仅占其中的2%。海洋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其广袤无垠,更在于其洋流的分布规律。
巴厘岛在印度尼西亚。以下是关于巴厘岛所属国家的详细说明:地理位置:巴厘岛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岛东部,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大型岛屿。形状与面积:岛上大致呈菱形,东西宽140千米,南北相距80千米,全岛面积约为5620平方千米。因此,巴厘岛明确属于印度尼西亚,而非泰国。
巴厘岛属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份,行政上称为巴厘省。它坐落在印度尼西亚的中部,具体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岛东部。这个岛屿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西临巴厘海峡与爪哇岛相望,东隔龙目海峡与龙目岛相望,北面和南面则分别濒临爪哇海和印度洋。
巴厘岛属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岛东部,西临巴厘海峡与爪哇岛相望,东隔龙目海峡与龙目岛相望,北面和南面分别濒临爪哇海和印度洋。岛上大致呈菱形,东西宽140千米,南北相距80千米,全岛面积约为5620平方千米。
巴厘岛位于爪哇岛东部,面积5620平方公里,岛上热带植被茂密,是举世闻名的旅游岛。巴厘岛是印尼17000多个岛屿当中最耀眼的一个岛屿,位于爪哇岛东部,面积5620平方公里。岛上东西宽140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全岛总面积为5620㎞。是世界著名旅游岛,印度尼西亚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
巴厘岛隶属于印度尼西亚,位于东经115度,南纬8度,东临龙目海峡与龙目岛隔海相望,西接爪哇海峡与爪哇岛相对,北濒巴里海,南界印度尼西亚海。该岛东西长约14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总面积为5632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帕克里桑河和贝塔努河,这两条河流的两岸散布着许多古王朝的遗迹。
1、爪哇海:爪哇海位于爪哇岛附近,是印尼的一个重要海域。这里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美丽的海岸线景观。 巴厘岛海及周边海域:巴厘岛是印尼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周围的海域同样充满魅力。这里有清澈的海水、丰富的珊瑚礁和五彩斑斓的海洋生物,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潜水和水上活动体验。
2、印尼马鲁古海位于地球的东南亚地区。具体位置:马鲁古海处于印度尼西亚东部,四周被众多岛屿环绕。它北临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南接塞兰岛、布鲁岛等岛屿,西边是苏拉威西岛,东部则与哈马黑拉岛等相邻 。这片海域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质活动较为频繁。
3、印尼班达海位于地理版图的东南亚地区,处于印度尼西亚的东南方向。 周边岛屿环绕:它被众多岛屿包围,北有苏拉威西岛,东为马鲁古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南邻帝汶岛等。这些岛屿如同卫士般环绕着班达海,形成了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 具体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南纬3°到11° 、东经125°到132°之间。
Nio”(音译:厄尔尼诺)意为“小男孩”或“圣婴”,因为此种气候现象通常于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而相反的现象称为“La Nia”意为“小女孩”,或译作“反圣婴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一种气候现象,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衡而产生。这种现象导致风向和洋流逆转,带走热带降雨。 厄尔尼诺现象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约1年。大气的变化通常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厄尔尼诺”是一股很强的暖洋流,属于海洋与大气系统的重要现象之一。它的出现,会给全球带来灾害性天气。“厄尔尼诺”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是“圣婴”的意思,因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故得此名。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强耦合事件的例子。大气环流(风)对海洋施加应力,成为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海洋的热量,尤其是蒸发作用,对大气环流有极大影响。厄尔尼诺的简化模型展示了能量在海洋中传播的不同波动的作用。
因为印尼原首都雅加达海面下沉严重,淡水供应不足,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在8月26日,印尼总统正式宣布将首都雅加达迁至1400公里外的东加里曼丹省。印尼迁都是领导上任之后启动的计划。作为一个沿海岛屿,印尼的海面下沉速度是沿海城市水平的两倍左右,所以雅加达地区面临着被海水淹没的风险。
从雅加达到努山塔拉,印尼迁都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缓解雅加达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并寻求更均衡的国家发展。首先,雅加达作为印尼的首都和最大城市,长期以来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雅加达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
经济不平衡。印尼的经济发展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大城市如雅加达吸引了大量资源和人才,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印尼政府决定迁都。这一决定并非仓促行事,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研究。
印度尼西亚迁都的决策并非现任领导人的独断,而是多位领导人一直以来的愿望。雅加达面临的诸多城市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人口过密,促使印度尼西亚寻求改变。自独立以来,首都始终位于爪哇岛,尽管岛屿面积不大,却承载着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核心。
印尼军方宣布,德制209-1300型常规动力潜艇的残骸已被发现,但令人悲痛的是,这艘潜艇已经断裂成三段,艇上53名官兵全部遇难。这是印尼海军史上最严重的潜艇事故。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艘印尼潜艇的失事可能与所谓“水下断崖”现象有关。
毁掉印尼潜艇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据印尼媒体报道,印尼军方日前公布,德制209-1300常规动力潜艇残骸已经找到,但遗憾的是这艘潜艇已经断裂成三段,艇上53名官兵已无生还可能。这也是印尼海军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潜艇失事事故。根据印尼军方调查报告来看,这艘印尼潜艇失事,大概率与“水下断崖”事故有关。
从深海打捞物品可以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而失事潜艇沉没的海域深度高达700米,目前全球只有中美法德4个国家具备在这个深度下打捞潜艇残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