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甲基酮类和溴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1、不反应。丙酮,又名二甲基酮,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3H6O,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微香气味;丙酮不能与溴水产生反应,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2、卤仿反应( haloform reaction)是甲基酮类化合物,即含有乙酰基的化合物(R-CO-CH 3 ,R-可为氢、烃基或芳基)在碱性条件下卤化并生成卤仿的有机反应。卤仿反应的本质是酮的水解。甲基酮和乙醛等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反应,分别生成氯仿、溴仿、碘仿。

3、与具有α-氢的酮的取代反应 如CH3COCH3+Br2=BrCH2COCH3+HBr,取代可以一直进行,甲基酮在碱性条件可以生成溴仿,这与醛的反应类似。(比较:纯净的溴单质和烷烃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每日有机反应机理分享(37)——甲基酮到羧酸的转变过程

在今天的有机化学揭秘中,我们将深入解析一个经典的甲基酮转化为羧酸的反应过程,揭示其背后的反应机理和条件选择。/ 在这一反应中,关键的变化发生在反应物的乙酰基上,它巧妙地转变为产物的羧酸基。这暗示着反应主要针对的是反应物中的羰基结构,其他部分则保持稳定。

碘仿反应(卤仿反应)是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者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用分别生成氯仿、溴仿、碘仿(卤仿)的反应。碘仿为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并具有特殊的气味,容易识别,可以用来鉴别甲基醛(乙醛)或甲基酮。反应机理 卤仿反应共分两步进行。

反应式 (1)醛酮的α-甲基的完全卤代作用(碱催化),反应式如下 CH3-CH(R)O+3NaOX---CX3-C(R)HO+3NaOH (2)三卤代醛(酮)的碳链碱性裂解作用,反应式如下 CX3-C(R)HO+NaOH---CHX3+(R)HCOONa.反应机理 卤仿反应共分两步进行。

芳香醛与含有α-氢原子的醛、酮在碱催化下所发生的羟醛缩合反应,脱水得到产率很高的α,β-不饱和醛、酮,这一类型的反应,叫做克莱森-斯密特(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在碱催化下,苯甲醛也可以和含有α-氢原子的脂肪酮或芳香酮发生缩合。

经典的有机反应可多啦:例如醛酮的反应:对不起,传不上图片。亲核加成反应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ArCOR和ArCOAr难反应。α-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它可转变为多种化合物,例如: 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 式中R也可以是Ar。故此反应是制备结构复杂的醇的重要方法。

有机化学-COR是什么基

使含该结构的有机物有还原性如:草酸 HOOC—COOH在生物中,另有专业名称,羰基。分子轨道由一个 sp2或sp杂化(见杂化轨道)的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通过双键(见化学键)相结合而成的基团,可以表示为:关系式羰基C=O的双键的键长约22埃(公制长度单位,一亿分之一厘米,常用以表示光波的波长及其他微小长度)。

常见的供电子基团:(CH3)3C(CH3)2CCH3CH2CH3H。具体解释如下:吸电子还是供电子效应是针对其所连接的原子或分子来说的,比如硝基连在苯环上,那么对苯环就是吸电子的。吸电子基团-N(CH3)3+ -NO2-CN-COOH-SO3H-CHO-COR。

苯的烯、炔、醇、醛、酮、羧酸、磺酸、胺基代物等,以取代基的原形作为母体,先称“苯”(表示苯基),再称取代基的原形,编号时以取代基为主链,苯环为支链,与取代基相连的碳为1号碳。(如:苯乙烯)芳烃的羟基代物称为酚,对于苯来说是苯酚。苯环上直接连有两个羟基时叫苯二酚。

脱甲基的方法?

乙酰乙酸乙酯中那个甲基可以通过酸式分解脱掉。建议参阅一本有机化学的大学教材。

如果BBr3不行,楼主可以试试NaSEt(必须是新鲜的,白色)两个当量在DMF中过夜回流,但这个条件太暴力了,硅氧保护基团会被破坏,酯也有可能被攻击。 路易斯酸如三氯化铝可以直接得到羟基吧 太多脱甲基的方法 你SCIFINDER一下 包括HBR。

高中知识:甲基让苯环变得活泼,可以发生苯不能发生的取代反应 比如苯环上的溴代反应 苯环让甲基变得没以前活泼。

脱甲基反应时,常用其1~3M的二氯甲烷溶液(4~10个当量),在-78℃下加入,室温下搅拌反应。常用后处理方法一:反应完全后,低温下加水淬灭反应,中和,萃取得到产物。加水后处理时会生成硼酸,如果产物难以从水中萃出,此时最好使用其它的方法,否则后处理艰难并导致收率下降。

第一步为脱氢反应:橙皮苷在碘/吡啶、碘/二甲基亚砜/硫酸等体系下脱氢,反应温度50~120℃,反应时间5~16小时,析出物水洗后碱液溶解,再加入甲醇并调节PH至酸性,析出物抽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地奥明。

酮能被氧化生成羧酸吗,请举例,写化学方程式

1、醇与高锰酸钾的反应生成羧酸或酮。如果是伯醇(连羟基的碳上还有两个H)就成酸,因为初步氧化伯醇会被氧化为醛,醛的还原性很强,会被继续氧化成羧酸。

2、羟基氧化成醛和酮,醛可以进一步氧化成羧酸,而酮不行,羧基和羟基可以酯化反应成酯,酯和醚都可以水解,烷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变成,烯烃也可以加成变成卤代烃,卤代烃可发生消去反应变成烯烃,也可以水解变成醇。苯可以取代不能加成。主要官能团就这些了吧。

3、在微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它被还原为二氧化锰.但由于生成褐色沉淀妨碍滴定终点的观察,所以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时,一般都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所用的强酸通常是硫酸,避免用盐酸和硝酸是因为盐酸的氯离子具有还原性,也能与MnO4-作用,而硝酸具有氧化性,它可能氧化被测定的物质。

4、β-酮酸酯水解分酮式水解和酸式水解两种:在稀碱中较低温度下,β-酮酸酯先水解为β-酮酸盐和醇,该盐酸化后脱羧得到酮,因此称为酮式水解(见式1)。在浓碱中较高温度下,β-酮酸酯水解为羧酸盐和醇,羧酸盐经酸化后得到相应的羧酸,因此称为酸式水解(见式2)。

5、在很多有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并不实际发生,不同于电化学中的概念。

6、醇氧化成醛的反应条件是催化剂(Cu或Ag)并加热:R-CH2OH+O2===R-CHO+H2O 一级醇及二级醇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可以被氧化成醛、酮或酸;三级醇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不易被氧化,如在酸性条件下,易脱水成烯,然后碳碳键氧化断裂,形成小分子化合物。

丙酮的碘仿反应?

1、碘仿反应(卤仿反应)是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者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用分别生成氯仿、溴仿、碘仿(卤仿)的反应。碘仿为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并具有特殊的气味,容易识别,可以用来鉴别甲基醛(乙醛)或甲基酮。反应机理 卤仿反应共分两步进行。

2、化学反应式:CHCHO+3I+4NaOH---CHI+HCOONa+3HO+3NaI CHCOCH+3I+4NaOH---CHI+CHCOONa+3NaI+3HO 丙酮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醇与频哪酮。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

3、丙酮能发生碘仿反应。H+是反应的催化剂,因丙酮碘化反应本身有H+生成,所以这是一个自动催化反应,又因为反应并不停留在生成一元碘化丙酮上,反应还继续下去,所以应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测定初始阶段的反应。

甲基酮变成羧酸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