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式1-甲基-4-乙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式应该是下图:环己烷的构象讲起。饱和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方式,为四面体构型,在环状分子中也是如此。环己烷中的六个亚甲基碳无法采取平面构型,只有通过环的扭曲才能满足每个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构。
2、反应步骤为:1) 环己酮与甲基格氏试剂反应得1-甲基环己醇;2)用PBr3处理得1-甲基-1-溴环己烷。
3、环己烷化学性质与其他饱和烃相近,不十分活泼。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根据条件,可以生成环己醇、环己酮、己二酸及二元羧酸。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与亚硝酰氯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经分子重排,生成环己酮肟,再经贝克曼重排,生成己内酰胺。与硝酸反应,可生成硝基环己烷。也能卤代反应,生成卤代环己烷。
4、环己酮的制备产率低原因:高锰酸钾氧化性过高,直接开环铬酸氧化性足够强,可以把醛基氧化成羧基,所以要是铬酸少量,防止过度氧化。环己烷氧化反应比较复杂,它首先生成环己基过氧化氢,然后分解为环己醇和环己酮。各反应过程的速度常数比:k1/k2=7;k3/k4=4;k3/k1=24;k4/k2=66。
-二甲基-2-咪唑啉酮,简称DMI,化学名为N,N-Dimethylethyleneurea或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CAS号为80-73-9,EINECS号为201-304-8。其分子式为C5H10N2O,分子量为111457,结构式通常称为DMI。
-二甲基-2-咪唑啉酮,化学名称为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是一种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它的CAS号为80-73-9,表明其在化学品数据库中的唯一标识。这个名称在中文中也有多种别称,如1,3-二甲基咪唑啉酮、1,3-二甲基-2-咪唑烷酮等,简称为DMI或N,N-二甲基亚乙基脲。
DMI,即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是一种非质子强极性溶剂,拥有无色透明、低粘度液体的外观。在加热条件下,DMI的沸点为224-225℃,密度大约为06/cm3,相对分子质量为1115,稍大于水的密度。在低温下,DMI的熔点为2℃,折光率在不同温度下略有差异,通常在25℃时为468~473。
-二甲基-2-咪唑啉酮是一种无色透明且具有脂肪胺类特有气味的低粘度液体。它的物理特性十分显著,首先,其沸点位于220-225℃之间,这意味着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它会发生蒸发。在光的折射方面,它呈现出较高的折光度,为4720,这表明其对光的折射能力较强。
β-二酮是最典型的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巴比妥酸(2a)、硫代巴比妥酸(2b)、2,2-二甲基-1,3-二烷-4,6-二酮(2c)、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2d)、氰乙酸乙酯(2e)、2,4-戊二酮(2f)、环己酮(2g)及环戊酮(2h)等都是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羧酸酐是活性较低的亚甲基化合物。
-戊二酮不能发生碘仿反应。因为两个羰基的原因,使亚甲基活泼,卤代反应应先取代亚甲基上的氢。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乙酰丙酮即2,4-戊二酮,它由丙酮与乙酸乙酯在醇钠催化下缩。乙酰丙酮是无色液体,b.P.137℃, 0.9753,微溶于水,与水共沸时分解为乙酸和丙酮。
-戊二酮的酸性强。基于以下3点考虑:因为酮羰基的吸电子能力强于酯羰基, 酯羰基对烯醇化不活泼。所以2,4-戊二酮的两个羰基都可参与烯醇化, 而乙酰乙酸乙酯只有一个羰基参与。因此2,4-戊二酮烯醇式结构含量多于乙酰乙酸乙酯。所以2,4-戊二酮的3位亚甲基上的氢酸性更强,易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