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重介旋流器分选的,有可能是悬浮液里煤泥含量过高造成的,加大分流量,净化介质,洗精煤4左右的密度,煤泥含量尽可能控制在30%左右,过低也不好。试一试,或许有用。
重介密度的最佳调整范围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确定,煤炭分选领域常规分选密度为3-0g/cm(1300-2000kg/m),高效分选范围为3-2g/cm(1300-2200kg/m),具体调整需根据煤质、设备状态动态优化。
重介质选煤的实际密度范围通常为1300-2200 kg/m。在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实际密度的调控是实现高效分选的关键。以下是对重介质选煤实际密度的详细解析:密度调控方式:重介质选煤多采用磁铁矿粉与水配置的重悬浮液作为分选介质。

1、重介质选煤的特点是:分选效率高。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率在各种重力选煤方法中是最高的。分选密度调节范围宽。重介质选煤的分选密度一般为1300 kg/m3~2200 kg/m3,而且易于调节,其误差可保持在±0.5%范围之内。适应性强,分选粒度范围宽。重介质选煤在入选原煤的粒度、数量和质量上允许有较大的波动。生产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
2、【答案】:有压给料重介旋流器从外形上来看,主要是圆筒圆锥形的配合。而从入料压力来看,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原煤直接进入混料桶,通过泵,将原煤和悬浮液的混合物以一定的压力经入料管沿切线方向给入旋流器的圆筒部分,入料压力可达0.1Mpa 以上。
3、重介质旋流器是一种结构简洁、无运动部件且分选效率高的选煤设备。由于其本身无运动部件,分选过程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结构参数和外部操作参数。这种设计使得重介质旋流器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减少了因机械故障而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了分选效率。此外,重介质旋流器还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
4、首先重介质旋流器是一种结构简单 ,无运动部件和分选效率高的选煤设备。由于旋流器本身无运动部件 ,因而其分选过程完全是靠自身的结构参数与外部操作参数的灵活配合来实现最佳分选精度,这是旋流器选煤与其它选煤方法截然不同的突出特征。
分选密度与合介密度的区别如下:定义上的区别:分选密度:是指物质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主要用于描述物质颗粒状态的紧密程度。它忽略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和细微结构等因素,仅以粒度分布为标准。合介密度:是指物质实际上的质量与其真实体积的比值,它考虑了物质中的孔隙等细微结构对密度的影响,反映了物质的真实紧密程度。
分选密度和合介密度都是用来描述物质密度的参数,但是它们的含义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分选密度(Apparent Density):分选密度是指物质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在化学或材料科学中,通常使用分选密度来描述不同物质的颗粒状态的紧密程度。分选密度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得到。
入选物料的分选密度是指通过筛选的方式对不同性质的物质的数量大小。合介密度是指所有物质在一起进行区分密度的大小。
分选密度:分选密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介质的损耗。过高的分选密度可能导致更多的细粒物料被误认为是精煤而随精煤排出,从而带走介质,增加介耗。介质质量:密度:介质的密度与煤的密度差异过大时,会增加介质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