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有机物氧化没有反应方程式,只有反应关系式,烯烃的氧化就是双键被氧化成羧基或是羰基,所以2-甲基-2-丁烯的关系式是CH3C(CH3)=CHCH3→CH3COOH+CH3COCH3,条件是高锰酸钾。
2、-甲基-2-丁烯与臭氧在锌粉和盐酸为还原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酮和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H?)C=CHCH?+2O?→3(CH?)C=O+3CH?CHO(反应条件:Zn+HCl为还原剂)。
3、| OH 在氧化铝的催化作用下,通过脱去一个水分子(H2O)形成2-甲基-2-丁烯:CH3 | CH3-C=CH-CH3 | H 这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在合成化学中经常被用来生成烯烃。
4、反式烯烃的沸点比顺式烯烃的沸点低,而熔点高,这是因反式异构体[1] 极性小,对称性好。与相应的烷烃相比,烯的沸点、折射率,水中溶解度,相对密度等都比烷的略小些。其密度比水小。 化学性质与反应 烯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比烷烃活泼。
5、两个甲基,2-丁烯是一个氢,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乙基的给电子能力比甲基强,则与之连接的碳正离子也相对稳定。异丁烯活泼。形成的碳正离子,异丁烯的是叔碳离子(连三个非氢基团),2-丁烯是仲碳离子(连两个非氢基团),根据碳正离子稳定性规律,伯仲叔,所以是异丁烯加成反应活泼。
6、Z就是烯烃双键碳上两个大的基团在一边,另外两个小的基团在另一边,同样E就是一个烯碳上大的基团和另一个烯碳上小的基团在一边,一般来讲Z,E和顺反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2-甲基-2-丁烯。
关于有机物氧化没有反应方程式,只有反应关系式,烯烃的氧化就是双键被氧化成羧基或是羰基,所以2-甲基-2-丁烯的关系式是CH3C(CH3)=CHCH3→CH3COOH+CH3COCH3,条件是高锰酸钾。
-甲基-2-丁烯与臭氧在锌粉和盐酸为还原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酮和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H?)C=CHCH?+2O?→3(CH?)C=O+3CH?CHO(反应条件:Zn+HCl为还原剂)。
酸性高锰酸钾分别氧化2-甲基-2-丁烯和丙烯时产物,前者生成丙酮和乙酸,后者生成乙酸和水,二氧化碳。HOCOOH(读醛碳酸)。
1、CH3-C(CH3)=CH-CH3 化学式:C5H10 首选写出主链:C-C=C-C 再写出支链的位置:C-C(C)=C-C 再写出氢。
2、-甲基-2-丁烯与臭氧在锌粉和盐酸为还原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酮和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H?)C=CHCH?+2O?→3(CH?)C=O+3CH?CHO(反应条件:Zn+HCl为还原剂)。
3、-甲基-1-戊烯 CH2=C-CH2CH2CH3 | CH3 2-甲基-1-丁烯 CH2=C-CH2CH3 | CH3 2-甲基-2-丁烯 CH3C=CH2CH3 | CH3 3-甲基-1-丁烯 CH2=CH-CHCH3 | CH3 甲基和碳原子好像对不准。。
4、C: 72*5/6=60 60/12=5 (2)该烃的分子式 :C5H12 戊烷有三种:正、异、新戊烷。一氯代物四种:为2-甲基丁烷 CH3 -CH -CH2 CH3 CH3 (4)烃A可由另一种烃B通过加成反应而制得。烃BCH2==C-CH2 CH3 当然还有2-甲基-2-丁烯 CH3 3-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炔 。
5、⑤2-甲基-2-丁烯结构简式为(CH3)2C=CHCH3。
6、因此在反应过程中,每个不饱和键都与一个Cl2分子反应。 反应后,产物中的两个氯原子来自于Cl2分子,因此原始的不饱和烃应该含有两个不饱和键。 去除产物中的两个氯原子,并恢复一个双键,得到的结构简式为CH3-C(CH3)=CH-CH3。 根据该结构简式,可以命名为2-甲基-2-丁烯。

-甲基-2-丁烯与臭氧在锌粉和盐酸为还原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酮和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H?)C=CHCH?+2O?→3(CH?)C=O+3CH?CHO(反应条件:Zn+HCl为还原剂)。
丁烯和臭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反应,又被称为O3氧化反应或者Ozonolysis反应。在该反应中,丁烯会与臭氧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两个产物:一个是1,2,3-三氧杂环丁烷,另一个是乙醛(或丙酮)。
【答案】:答案:A 解析:臭氧首先对烯烃进行【3+2】环加成反应得到初级臭氧化物,重排得到两性离子过氧化物,再一次【3+2】环加成反应加成生成最终的臭氧化物。
烯烃的臭氧化反应首先是形成一个五元环状的二级臭氧化物,如果第第二步水解的话可以得到醛和过氧化氢,然后醛再被部分氧化得到酸和醛的混合物,不能全部得酸。因此第二步反应一般加入锌粉水解,得到两个醛。
关于有机物氧化没有反应方程式,只有反应关系式,烯烃的氧化就是双键被氧化成羧基或是羰基,所以2-甲基-2-丁烯的关系式是CH3C(CH3)=CHCH3→CH3COOH+CH3COCH3,条件是高锰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