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氯化碳沸点78℃,碘单质熔点115℃,沸点1835℃,利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分离出四氯化碳和碘单质(注意:碘易升华,注意操作时的安全问题。
2、碘的沸点要比四氯化碳高很多。碘的沸点为1835摄氏度,而四氯化碳的沸点为78摄氏度。
3、四氯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密度595g/cm3(20℃),沸点78℃。碘单质沸点为183°C。四氯化碳分子量1584,在常温常压下密度595g/cm3(20℃),沸点78℃,蒸气密度3g/L。蒸气压126kPa(25℃)。
4、蒸馏,使四氯化碳蒸出,冷却后烧瓶中剩余的固体或结晶即为碘单质。
1、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很小的。在25℃时,1L水中只能溶解0.3g碘。因此,我们简单地把晶体碘放到水里,只能得到很稀的碘溶液,即很稀的碘水。但在实验里,通常使用的碘水,要求有比较大的浓度。
2、加热时,碘升华为紫色蒸汽,这种蒸气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乙醚、乙醇、氯仿和其他有机溶剂,形成紫色溶液,但微溶于水,也溶于氢碘酸和碘化钾溶液而呈深褐色。
3、加热时,碘升华为紫色蒸汽,这种蒸气有刺激性气味。
4、碘能微溶于水,但更易溶解于一些有机溶剂。碘溶液的颜色有紫色、红色、褐色、深褐色,颜色越深,表明碘溶解得越多。大量的碘对人来说,是有毒的,碘蒸气会剧烈地刺激眼、鼻粘膜,会使人中毒致死。
先用稀硫酸酸化,再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即可制得碘单质。
用浓NaOH 溶液反萃取法,使I2 转化成碘盐进行富集。
通过萃取,得到单质碘。方法: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之后,水浴加热,蒸去溶剂四氯化碳,从而得到单质碘。萃取的目的:为了将溶质从溶解能力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能力更大的溶剂中才获得高浓度的溶质。
先将含碘溶液倒入分液漏斗,在将四氯化碳到入,塞紧塞子,用力震荡(一边震荡一边放出气体!)。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接下来就打开活塞,下口出的是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剩下的从上口倒出。
混合: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加入4mL 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 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上端的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1、碘的升华所用的温度不是越高越好。 经实验发现: 碘从45℃左右即开始升华,到77℃时,碘升华完毕,1835℃ 是碘的沸点。如果升华温度过高,在高温下碘会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温度过高也是对能源的浪费。
2、碘的升华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升华越快,但碘的升华不是越高越好。温度太高,会使升华后的碘容易被氧化,同时杂质也会被蒸发,从而使获得的碘纯度降低。常温下,碘是紫黑色固体,熔点115度,沸点1835度。
3、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20~50mg),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30mg/kg。紫黑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性脆,易升华。有毒性和腐蚀性。密度93 克/立方厘米。
4、水的沸点是100℃,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详细含义 在相图中,温度和压强低于三相点的部分中,有气相和固相的交界线。
5、碘为紫黑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性脆,易升华。有毒性和腐蚀性。密度93 克/立方厘米。熔点115℃,沸点1835℃。加热时,碘升华为紫色蒸汽,这种蒸气有刺激性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