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有多个含义,具体如下:OD:吸光度 OD是Optical Density的缩写,表示光密度.OD是当光经过一个样本时,部分光会被吸收。所以物理学或化学上,人们更喜欢用吸光度(Absorbance)表达现象.在光谱学,透光率是出射光和入射光强度的比。
OD有多个含义: OD表示光密度,是Optical Density的缩写。在物理学或化学中,OD指的是光经过一个样本时被吸收的程度。 OD代表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指组织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挑战,改变成员的认知、态度、价值观以及组织结构的过程。其目标是维持和更新组织的活力。
OD是Organization Development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一个旨在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促进组织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领域。它涉及到了解、分析和改进组织的结构、流程、文化和领导力等方面。OD专业人士通过运用各种干预措施,如培训、咨询、团队建设、冲突解决等,帮助组织应对变革,提升绩效。
OD是组织发展的意思,是指通过对组织进行设计、定义、对标、诊断、分析、组织变革、组织学习等有计划的干预,增强组织结构、进程、战略、人员和文化之间的一致性,提升组织竞争力,持续创造组织绩效,帮助组织提高效率和活力。
组成核酸分子的碱基,均具有一定的吸收紫外线特性,最大吸收值在波长为250~270nm之间。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60nm,这个物理特性为测定核酸溶液浓度提供了基础。在波长260nm紫外线下,1OD值的光密度相当于双链DNA浓度为50μg/ml;单链DNA或RNA为20μg/ml。可以次来计算核酸样品的浓度。
均一性不同:核酸的每种碱基都有吸收,而且相差不多,因而定量时线性很好;蛋白的20种构件中只有三种有吸收,相互差异也较大,所以蛋白用紫外吸收定量比较困难。另外,紫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是吸收,不是衍射。
吸收紫外线主要是因为共轭双键。核酸分子的碱基嘌呤和嘧啶都含有共轭双键,因此,碱基、核苷、核苷酸和核酸有较强的紫外波吸收。在中性条件下,它们的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对核酸、核苷酸、核苷和碱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有强烈的吸收峰。用紫外光吸收法测定样品的核酸含量,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并且待测核酸样品中含有的微量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吸收紫外光物质,产生较小测定误差。
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常含有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苯环结构,在紫外28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故可以用280nm波长吸收值大小来测定蛋白质含量。优点: 快速 对蛋白质无破坏性 缺点: 不是严格的定量方法。

方便,灵敏,除了知道含量,还知道组成成分。从吸收光谱中,可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物质的吸收光谱具有与其结构相关的特征性。可以通过特定波长范围内样品的光谱与对照光谱或对照品光谱的比较,或通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或通过测量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值而鉴别物质。
如果比值低于8 或者0,表示存在蛋白质或者酚类物质的影响。A230表示样品中存在一些污染物,如碳水化合物,多肽,苯酚等,较纯净的核酸A260/A230的比值大于0。A320检测溶液的混浊度和其他干扰因子。纯样品,A320一般是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原理:(1)蛋白质可作定量分析的原因: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所以蛋白质溶液在275 280nm具有一个吸收紫外吸收高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服从朗伯-比耳定律,因此可作定量分析。
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核酸含量时,如果试样中含有核苷酸类杂质,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为了减小干扰,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将试样在高速离心后,去除其中的杂质,保留核酸。 在选择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时,尽量选择纯净试样的最大吸收波长,避免同时被杂质吸收。
核酸的定量是分光光度计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可以定量溶于缓冲液的寡核苷酸,单链、双链DNA,以及RNA。核酸在波长 260 nm处有最高吸收峰。吸收紫外光的性质是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系统所具有的,所以嘌呤和嘧啶以及一切含有它们的物质,不论是核苷、核苷酸或核酸都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
综上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得出的待测蛋白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需求和样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需要高灵敏度测定的样品,考马斯亮蓝法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需要准确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样品,紫外分光光度法则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