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影响、交联程度影响。密度:橡胶的交联密度越高,其分子结构越紧密,导致其材料更加致密和坚固。这样的橡胶通常具有更好的耐酸碱性能,因能够更好地抵抗酸碱物质的侵蚀和渗透。交联程度:橡胶的交联程度越高,其分子链之间的连接越紧密,形成更强的三维网状结构。
2、乙丙橡胶(EPDM)以其较低的密度(0.87)而著称,这种密度可通过大量填充油料和填充剂来进一步降低,从而有效控制成本。这一特性减轻了高门尼值EPDM材料的成本负担,同时保持了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相对稳定。
3、乙丙橡胶的性能和改性方面,具有低密度和高填充性的特点,这使得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它具有优异的耐天候、耐臭氧、耐热、耐酸碱、耐水蒸汽、颜色稳定性、电性能、充油性及常温流动性。在120℃下,乙丙橡胶制品可以长期使用,而在150-200℃下可以短暂或间歇使用。
4、低密度高填充性:EPDM橡胶的密度较低,约为0.87,能够容纳大量油分和填充剂。这不仅降低了橡胶制品的成本,还弥补了EPDM生胶成本较高的不足。即使在高填充的情况下,EPDM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下降也不显著。
5、在耐老化性方面,三元乙丙橡胶展现出了卓越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耐水蒸汽性、颜色稳定性、电性能、充油性和常温流动性。这种橡胶能够在120℃的温度下长期使用,在150-200℃的温度下可以短期或间歇使用。适当添加防老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的温度极限。
1、天然橡胶:密度约为0.93。异戊橡胶:密度约为0.94。丁苯橡胶:密度约为0.94。顺丁橡胶:密度约为93。氯丁橡胶:密度约为23。丁基橡胶:密度范围在0.91~0.93之间。丁腈橡胶:密度范围在0.96~02之间。乙丙橡胶:密度约为0.85。硅橡胶:密度约为0.98。
2、天然橡胶0.93,异戊橡胶0.94,丁苯橡胶0.94,顺丁橡胶93,氯丁橡胶23,丁基橡胶0.91~0.93,丁腈橡胶0.96~02,乙丙橡胶0.85,硅橡胶0.98,氟橡胶4~95,聚氨基甲酸酯橡胶0.85,聚硫橡胶34~41。
3、天然橡胶的密度约为0.93,异戊橡胶和丁苯橡胶的密度与之相近,约为0.94。顺丁橡胶的密度则较高,达到93。氯丁橡胶的密度为23,而丁基橡胶的密度范围在0.91至0.93之间。丁腈橡胶的密度则在0.96至02之间。乙丙橡胶的密度相对较低,为0.85。
4、橡胶的密度范围为0.8-5g/cm3。天然橡胶的密度约为0.9-1g/cm3,三元乙丙橡胶的密度约为2g/cm3,丁腈橡胶的密度约为3g/cm3,硅橡胶的密度约为2g/cm3,氟橡胶的密度约为8g/cm3,氯丁橡胶的密度约为4g/cm3,氯磺化聚乙烯的密度约为3-4g/cm3。
5、天然橡胶以其轻盈特性,其密度仅为15克/立方厘米。相比之下,氯丁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密度较高,分别为65克/立方厘米,这意味着它们的重量会相应增加。橡胶,作为高弹性聚合物,其主要特性是具有可逆形变,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良好弹性,对外力产生较大形变后还能恢复原状。
6、天然橡胶密度为0.92克/平方厘米,但是在温度降至10℃以下时,橡胶会产生高分子结晶从而使密度增大。橡胶(Rubber)是一种有弹性的聚合物,可以从一些植物的树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1]按照制成方式的不同,橡胶可以分为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两类。
1、交联密度是衡量交联聚合物中交联键数量的一个指标,通常通过网链分子量的大小来体现。交联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聚合物的性质,单位体积内的交联键越多,交联程度越大。以环氧树脂为例,作为塑料材料,其交联密度越高,耐热性越强,拉伸强度也得到显著提高。
2、交联密度就是交联聚合物里面交联键的多少,一般用网链分子量的大小来表示。交联密度越大,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的交联键越多,交联程度更大。对于用作塑料的交联聚合物来讲,比如环氧树脂,交联密度越大,其耐热性更好,拉伸强度增加,但是过高的交联度会导致冲击强度下降。
3、交联密度,亦称“交联度”。被交联的结构单元占总结构单元的分数。以ρ表示。ρ=v/N0。式中v为被交联的单元数,N0为聚合物中所含单元总数,v/2为交联数。每交联一次形成两个被交联的单元。例如橡胶常规硫化,约在50~100个结构单元中有一个结构单元被交联,则它的ρ为1~2%。
4、交联密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粘度也会随之很快升高。交联密度指交联聚合物里面交联键的多少用网链分子量的大小来表示,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其分子之间产生磨擦阻力的量度叫做粘度,在一定的交联密度范围内,交联密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粘度也会随之很快升高,可用粘度植的变化情况来反映胶料早期硫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