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与水生成次溴酸,与甲基环戊烯发生加成反应,双键断裂,分别加上羟基和溴,生成1-甲基-2-溴环戊醇。
2、这是一个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产物如图所示。
3、其中,C6H10代表环己烯,HBr代表溴化氢,C6H11Br代表产物溴代环己烷。这个反应是一种加成反应,即溴化氢分子的溴离子部分以亲电性进攻环己烯的碳碳双键部分,形成正离子中间体。
4、分别是1-溴-2-甲基戊烷、1-甲基环己烯溴化物。1-溴-2-甲基戊烷:这是产物之一。在加成反应中,溴被添加到1-甲基环己烯的碳链上,并形成1-溴-2-甲基戊烷。该产物可以进一步进行溴化或氯化以得到其他化合物。
5、答案是反马式产物。因为羧基为吸电子基团,会使得共轭双键中一对流动性较大的p电子指向连着羧基的碳从而使其电子密度较高,而氢离子必加到电子密度较高C上。

1、苯的同系物在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作用下,烷基被氧化成羧基。 苯环对氧化剂很稳定。苯的同系物的烷基之所以容易被氧化成羧基,是与侧链上的 α -H的活性有关,如果没有α -H,侧链也不容易被氧化。
2、不对的。苯环影响了甲基,使甲基活性增大,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相互影响,要体现双向性。前者体现了苯环影响了甲基,后者什么也没体现。需要体现甲基影响苯环或环烷烃的基团,这样才是相互影响。
3、不可以 因为酸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将甲苯和环己烯氧化。前者氧化成苯甲酸,原因是甲苯中甲基上的氢原子是活泼的,可以被氧化为羧基(即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甲酸)。
4、可以。只有在苯环侧链上的取代基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与氢相连的情况下才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本质是氧化反应。被氧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仅当取代基上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这个碳原子要与氢原子相连(成键)。
5、环己烷对甲基没有活化作用,不反应。甲基环己烯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6、您好,酸性高锰酸钾不能氧化苯环,不论是甲苯的苯环还是不含取代基的苯环,因此,甲基并没有使得苯环活化从而被高锰酸钾氧化。
臭氧化是从双键处断裂,有甲基取代的生成酮,无取代的生成醛。
环已烯是双键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它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醚。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油类萃取及用作溶剂。由环己醇与硫酸反应制得。
环己烯和臭氧和水在锌单质催化下的反应生成己二醛。环己烯中双键断,各加一个氧,生成二醛,第一个反应中生成过氧化氢,会与醛继续反应,为避免这种情况,加锌后可以与过氧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
再加入溴水,1-甲基环己烯,使其褪色,加入酸性高猛酸钾溶液,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使高猛酸钾溶液褪色,剩下的就是丁烷了。
先加银氨溶液,1-丁炔与其反应生成白色炔化银沉淀,再加入溴水,1-甲基环己烯,使其褪色,加入酸性高猛酸钾溶液,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使高猛酸钾溶液褪色,剩下的就是丁烷了。
用氯气取代环己烷中的一个氢得到一氯代环己烷后,消去得环己烯,接着加成氯气得1,3-二氯代环己烷,消去氯即可得1,3-环己二烯。
1、生成戊二酸.(HOOCCH2CH2CH2COOH),方程式注意加氢或加水的问题。一般双键断开,两个不饱和的碳(碳上有两个氢原子)被氧化为羧基。
2、是烯烃被高锰酸钾的氧化,类似的反应还有像乙烯、丙烯等烯烃都可以和高锰酸钾反应,都是氧化反应。现象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可以。在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羧酸或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