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戊二烯(简称DCPD),又称二聚环戊二烯,是环戊二烯经狄尔斯-阿尔德反应而生成的二聚体,有内型与外型两种异构体。DCPD的另一个优点是聚合性能活泼,在于乙烯丙烯共聚的过程中基本可以完全进入共聚物中,但是由于其三元乙丙橡胶硫化速度慢这一缺点,现在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很少。
双环戊二烯是一种无色结晶物质,其特征性的气味类似于樟脑。它的相对密度在20摄氏度下为0.979,表现出较高的密度。值得注意的是,双环戊二烯的沸点为170℃,但在此温度下,它可能会发生分解反应。它的凝固点在35℃,这个数值对于其物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双环戊二烯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物质,其毒性不容忽视。它对身体有麻痹性和局部刺激作用,急性接触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昏迷。实验数据显示,大鼠经口摄入双环戊二烯的致死剂量(LD50)为820毫克/每公斤体重,而兔通过皮肤吸收的LD50则为72毫升/每公斤体重。
双环戊二烯(DCPD)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其主要用途广泛。首先,它在医药领域有所应用,为制药行业提供关键的原料。在农药制造中,双环戊二烯也占据一席之地,作为合成某些农药分子的组成部分,对于农业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1、其分子式是C20H30Ru,这表示它的分子由20个碳原子(C)、30个氢原子(H)和1个钌原子(Ru)组成。这个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每个钌原子被五个甲基环戊二烯基团包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环状结构。双(五甲基环戊二烯)钌的分子量是3752,这个数值反映了化合物中所有原子的相对质量。
2、双(五甲基环戊二烯)锇是一种化合物,它在中国的名称为中文名称:双(五甲基环戊二烯)锇,而在国际上则被称为英文名称:Bis(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osmium。
3、双(环戊二烯)钌的分子式由C10H10Ru表示,这意味着它的分子由十个碳原子(C)和十个氢原子(H)组成,同时包含一个钌元素(Ru)。这个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2597克/摩尔,这是一个衡量其分子重量的重要参数。
4、双(五甲基环戊二烯基)铁的基本信息包括中文名称为全甲基二茂铁,英文名称为bis(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iron(ii),常用别名有二茂铁、二环戊二烯基合铁、双(五甲基环戊烯)铁、双(五甲基环戊二烯基)铁等。其纯度为98%,CAS号为12126-50-0。分子式为C20H30Fe,分子量为323。
5、分子式为C20H30Fe,这个复杂的分子由碳、氢和铁元素组成,总分子量为323克/摩尔。在化学领域,二环戊二烯基合铁是一个重要的中间体和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它在有机合成、催化剂设计以及材料科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了解其基本性质和用途对于相关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
1、应该是。它是一种化学活性很高的脂环烃,分子式C5H6。
2、环戊二烯有2个双键,4个π电子.但是环戊二烯负离子有6个π电子,比环戊二烯多出2个.这是因为环戊二烯负离子与环戊二烯相比,相当于一个H+离去,原来形成C-H键的一对电子成为π电子. 环戊二烯是一种化学活性很高的脂环烃,分子式C5H6。存在于煤焦油中。
3、基本性质:环戊二烯的化学式为C5H8,分子量较低。其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由于其双键结构,环戊二烯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结构特点:环戊二烯的分子结构呈现出一个闭合的五元环,碳原子之间通过碳碳单键和双键交替连接。
1、双(五甲基环戊二烯)锇是一种化合物,它在中国的名称为中文名称:双(五甲基环戊二烯)锇,而在国际上则被称为英文名称:Bis(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osmium。
2、双(五甲基环戊二烯)钌的分子量是3752,这个数值反映了化合物中所有原子的相对质量。分子量对于理解化合物在反应中的行为,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物理状态(如熔点、沸点)具有重要意义。
3、双(五甲基环戊二烯基)铁的基本信息包括中文名称为全甲基二茂铁,英文名称为bis(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iron(ii),常用别名有二茂铁、二环戊二烯基合铁、双(五甲基环戊烯)铁、双(五甲基环戊二烯基)铁等。其纯度为98%,CAS号为12126-50-0。分子式为C20H30Fe,分子量为323。
甲基环戊二烯是一种具有重要化学属性的化合物,它的基本信息如下:首先,它的CAS登录号是96-39-9,这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唯一识别代码,用于追踪和标识特定的化学物质。
甲基环戊二烯是用作高能火箭燃料、增塑剂和固化剂生产的原料。
甲基环戊二烯三羟基锰(MMT)作为一款性能卓越的无铅汽油添加剂,已成为四乙基铅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炼油领域。相较于CMT(另一种替代品),MMT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这使得它在汽油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且有效。CMT的溶解度问题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而MMT则成功克服了这一挑战,显著提高了汽油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