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至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2、密度这一概念并非由某一人单独“发明”,而是随着人类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形成的科学概念,但阿基米德在流体静力学方面的贡献为密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形成 密度是描述物质单位体积内质量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
3、密度这一概念并非由某一特定人物“发明”,而是随着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的深入而逐渐形成的科学概念。然而,在密度概念的探索和应用方面,阿基米德做出了重要贡献。密度概念的萌芽:在人类对物质性质的研究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不同物质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即为密度的原始概念。
4、密度这一概念并非由某一特定人物“发明”,而是随着物理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科学概念。不过,在物理学史上,阿基米德对密度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贡献。以下是对此观点的详细阐述:密度的形成与发展:密度作为描述物质单位体积内质量的物理量,其概念的形成是基于对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若将此冰切去2/3,则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目标及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二)、目标分析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就是指能用密度的相关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如风等等。
③用密度计算公式ρ=m/V计算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
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属性。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物理学中,将单位体积的质量定义为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单位为千克/立方米。这种定义关系可以用数学表达式ρ=m/V来表示,其中m代表质量,V代表体积。密度的物理意义在于描述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例如,水的密度在4℃时为1000千克/立方米,这意味着每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千克。
再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比较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引入这个概念。
密度是描述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定义为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这一简单而基本的定义,在实际应用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密度被广泛应用于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在地质勘探中,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科学家们可以判断其成分和来源,这对于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形成过程至关重要。
密度的基本含义: 密度简单来说,就是单位空间内所含物质的质量。物质的“密集”程度越高,密度就越大;反之,则密度越小。 密度的实际应用: 在购买木材、金属等材料时,密度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密度高的木材往往更结实耐用,而密度高的金属可能意味着更高的纯度和更好的性能。
1、“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2、空气的密度是29kg/m3=1290g/cm3,铁的密度是9g/cm3=7900kg/m 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6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 【设计意图】:考查密度的概念,从而加深理解。
3、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4、此时金箍棒的体积V=V=0.043 m3,质量不变,此时金箍棒的密度ρ===157×103 kg/m3,因157×103 kg/m325×103 kg/m3,故地球上没有此种物质。
5、③用密度计算公式ρ=m/V计算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