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它主要由铁和镍元素组成,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7克。地核的半径约为3470公里,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2%。地核分为两个部分:内地核和外地核。内地核是固态结构,深度在5100公里至6371公里之间。
地核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16%,其中外地核是液态,对于地球磁场的自激发电机理论至关重要。过渡层,位于外地核和内地核之间,只有515千米厚,物质状态处于液固过渡阶段。内地核深度从5100至6371千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平均密度为19克/立方厘米,被称为铁镍核,且可能为固态。
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7克。地心处可达361700Mpa,相当于360万个大气压力。地心,是地核的俗称,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内地核深5100km至6371km。从体积上看,地核占地球总体积的16%,地幔占83%,而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地核(Core)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 km,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
液态地核说」主张地核是由密度0~15克/立方公分的物质在地核内部特殊高温与高压下所组成的。压力估计从液态地核最上部份的每平方公分1550吨到地心约3875吨。
核心的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总质量为18.8万亿吨,相对于总质量,约占地球31.5%的四分之一,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5.5克,我们可以看出,地球核心由相对较重的物质组成。
原子核的密度约为1017千克每立方米。原子核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原子核(Atomic nucleus)是原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原子的中央,约占原子995%的质量,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14g/cm^3。组成原子核的有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两种核子各由红蓝绿三色3个夸克组成)。当周围有和其中质子等量的电子围绕时,构成的是原子。
原子核,这个位于原子核心的微小构造,其密度惊人的高,具体数值约为每立方米1017千克。它由两种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由上夸克和下夸克构成,而中子则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占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直径约为10^-15m至10^-14m之间。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17kg/m,即1m的体积如装满原子核,其质量将达到10^14t,即1百万亿吨。原子核内有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
橄榄核手串35克密度为2。橄榄核,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核,植物形态像橄榄条,果核呈梭形,两头钝尖,红棕色,上有6条棱线,质坚硬,不易碎。剖开橄榄核,内有3室,其中各有种子1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