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二甲基吡啶的性质与稳定性

1、-二甲基吡啶气相时在脱氢催化剂的作用下,变成2-甲基吡啶和吡啶。具有刺激性,对神经系统、肝、肾有损害作用。接触后会使眼睛、皮肤和黏膜呈现刺激症状,并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精神迟钝、腹痛、腹泻等。本品易燃,遇高热、明火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2、二甲基吡啶是一很稳定的物质, 可以用干燥KOH, NaOH或者4A 分子筛干燥去水。

3、屈海等报道,二氢吡啶能提高生物膜中6一磷酸葡萄糖酶的活性,稳定生物细胞组织,稳定膜蛋白和结合酶,以维持细胞膜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天然抗氧化剂VE的部分功能。Sniedge(1977)研究了二氢吡啶与大白鼠肝细胞微粒体内NADPH特定电子传递链中有关酶的相互关系,指出二氢吡啶明显抑制了NADPH一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

二氢吡啶属于哪一类饲料添加剂

1、二氢吡啶是兽药类添加剂,其主要功能是抑制脂类化合物的氧化、提高血清中的甲状腺素、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和。AMP的浓度和降低血清中皮质醇的浓度。它不仅对幼年动物具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还可提高种畜的繁殖能力、母畜的泌乳能力。本文综述了二氢吡啶的生理作用和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概况。

2、二氢吡啶(diludine)的化学名称为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l,4-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医学上用作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保健药物,有治疗脂肪肝、中毒性肝炎、抗衰老、防早熟等作用。

3、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不能使用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医学上用作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保健药物,有治疗脂肪肝、中毒性肝炎、抗衰老、防早熟等作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4、二氢吡啶是-种新颖的抗氧化剂及畜禽促生长剂,属非营养性添加剂,具有用量少、见效快、使用方便、饲喂安全、无毒副作用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我国已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制成产品,并已开始批量生产和投入使用。二氢吡啶是-种用量少、效益高的多功能饲料添加剂,应用前景看好。

2,6-二甲基吡啶的物性数据

1、性状:是高等动物血液和肌肉中的红色色素。从乙酸或从氯仿-吡啶-冰乙酸中结晶呈长的薄体状晶,在透射光中呈棕色,反射光中呈钢蓝色。

2、二氢黄酮甙物性数据具体如下: 性状:展现出白色至淡黄色结晶的特征。 熔点(C):在257-260度之间。 比旋光度():数值为-70。 溶解性:在吡啶、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甲醇和热冰醋酸中微溶,乙醚、丙酮、氯仿和苯中极微溶。

3、物性数据 性状:黄色针状结晶 熔点(C):321-322 溶解性:溶于碱溶液、吡啶,微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

4、物性数据 性状:红色立方晶体。吸湿。加热时分解。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吡啶。不溶于氯仿、甲苯 [1] 。结构性质 硫氰化铁的形成遵循了“dsp杂化”,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5、物性数据 性状:无色无臭的黏稠状液体,有甜味。

6、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挥发性带有刺激性气味。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