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5-乙基环己-3-烯-1-醇.第二个:2-乙基嘧啶-4-胺.第三个:1-氯-4-(氯甲撑)环己烷.第四个:(2Z)-丁-2-烯二酸.第五个:(3E)-4-乙基-3,5-二甲基庚-3-烯。
2、第五个是乙基环己烷(ethylcyclohexane)。
3、炔烃的命名方式与烯类类似,但以含有叁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在编号时,以最靠近叁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叁键的位置。炔类没有环炔类和顺反异构物。如果分子中既有双键又有三键,名字以烯先炔后,分别标注位置号,碳数写在“烯”前面。
4、有机化学命名规则答案如下:第一步,选主官能团,以羧酸为主官能团,称为酸第二步,选母体,选择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作己酸第三步,编号,从羧基端开始编号,位次为1号碳,2号碳…第四步,取代基次序根据次序规则,原子序数ClOC,所以大者顺序大,写后面。
环己基丙烯一氯代物有4种。一氯代物是指分子中只有一个氯原子的化合物(一般指有机化合物)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是正丁烷,CH3-CH2-CH2-CH3。二甲基环己烷上共有4种氢,甲基上一种,环上有3种,所以一氯代物共有4种。
丙烯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条件符合烷烃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故氯原子只取代丙烯结构中甲基上的氢。所以,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你说的对,如果是高中水平的化学当然是只有三种。但是你提到了大学有机化学的顺反异构是肯定对的。因为双键是不能旋转的,一号碳上的一氯代物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因此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你是四种。
有三种,分别是 ClCH2-CH=CH2 CH3-CCl=CH2 CH3-CH=CHCl 每个碳上面取代都是不同的。
所以用Cl取代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综合考虑,分子式C5H12的一氯取代物有3+4+1=8种。燃烧混合气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丙烯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该混合气体是B 乙炔C2H2 乙烯C2H4 。
-甲基-1-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2,分子中有两种等效氢,所以一氯代物有两种。
由于其溶解性能,甲基环己烷可以有效清理玻璃胶等难以处理的物质。
可以。甲基环己烷是除胶剂成分的一种,可以清理玻璃胶。甲基环己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为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石油醚、四氯化碳等,主要用作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及作为校正温度计的标准,也用于有机合成。
但一般固化速度不快,使用期也较短,原因是亚胺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仍具有一定的开环活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武田敏之用羰基两端具有立体阻碍基团的酮3-甲基-2 -丁酮与高活性的二胺1,3 二氨甲基环己烷反应得到的酮亚胺不仅具有较高的固化反应活性,而且贮存稳定性明显改善。
举例:C=C:碳碳双键,—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N:氰基。常见官能团:烷烃:碳碳单键(C-C)(每个C各有三键) 【注】碳碳单键不是官能团。烯烃:碳碳双键(C=C)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具有面式结构,即双键及其所连接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氯化重氮间甲基苯;氯化重氮间羟基苯;2-甲基吡咯酸钾;2-甲基-6-氯螺[5]壬烷;7,7-二甲基双环[1]-2-庚烯;5-间氯苯基-2-己酮。
pyranoside是吡喃糖苷:此结构式是吡喃葡萄糖,并不是命名中说的吡喃葡萄糖苷。为什么用这个结构式后面会说。2,4,6-trideoxy是2,4,6三个位置上的羟基去掉,变成H:6-chloro指6位H被Cl取代:D-erythro 是D型赤式,指葡萄糖的空间构型。
对二苯联甲酰胺代吡咯,或对二苯联吡咯代甲酰胺。
硫酸根,也可称为硫酸根离子,化学式为SO。SO离子中,S原子采用sp3杂化,离子呈正四面体结构,硫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体心,4个氧原子位于正四面体四个顶点。常见的化合物有:硫酸钠Na2SO4 、硫酸钡BaSO硫酸钙CaSO硫酸铵(NH4)2SO硫酸铜CUSO4。
这是一个化学分子结构图,字母表示的是各种元素。H表示氢,C表示碳,N表示氮,O表示氧,F表示氟,Cl表示氯。
-甲基-1-乙基环丁烷。浓硫酸是超强酸,可以夺取乙基上仲碳的一个氢,形成碳正离子,这个碳正离子没有叔碳离子稳定,环丁烷上的碳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仲碳离子上,形成环上稳定的叔碳离子。叔碳离子再夺回氢,形成更稳定的二甲基环戊烷。
有机化学命名规则答案如下:第一步,选主官能团,以羧酸为主官能团,称为酸第二步,选母体,选择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作己酸第三步,编号,从羧基端开始编号,位次为1号碳,2号碳…第四步,取代基次序根据次序规则,原子序数ClOC,所以大者顺序大,写后面。
习惯命名法:对于碳原子数较少的烷烃,常用天干来命名,如甲烷、乙烷、丙烷等。碳原子数超过十个时,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一烷、十五烷等。系统命名法:是一种更为严格和规范的命名方法,它考虑了主链的选择、支链的位置和名称的排列等多个因素。
命名1,3-苯二甲酸。环上命名跟链上相似,选择一个大基团链接的碳为1号,要求序号和最小,所以以一个羧基所在碳为1号,另一个羧基所在碳为3号。由于一个羧基有时也能称之为甲酸,故命名为1,3-苯二甲酸。
由于这个是一个对称的分子,为内消旋体,所以它没有对映体。应该可以写成3S,4R。这个从另外个方向看就是3S,4R。另外种方法是给写成Fisher投影式,得到如下式:然后跟1类似,从3号碳原子看,不看H,比较其他三个基团,依旧是s-BuEtCH3。
甲基环己烷密度是0.77g/cm(at25°C)。理化性质 密度:0.77g/cm3。熔点:-123℃。沸点:101℃。闪点:-3℃。饱和蒸气压:73kPa(25℃)。临界温度:291℃。临界压力:471MPa。引燃温度:250℃。爆炸上限(V/V):7%。爆炸下限(V/V):2%。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基环己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cyclohexane 中文名称2:六氢化甲苯 英文名称2:无 技术说明书编码:313 CAS No.:108-87-2 分子式:C7H14 分子量:918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皮肤、眼睛、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可能导致发红、干燥开裂、溃疡等问题。
甲基环己烷的分子式为C7H14,代表着它由7个碳原子和14个氢原子组成。它的分子量相对较轻,为919克/摩尔,这在化学反应中可能会影响其性质和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