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氯取代物:氯乙烷 二氯取代物: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 三氯乙烷2种:1,1,1-三氯乙烷 , 1,1,2-三氯乙烷 四氯乙烷2种:1,1,1,2-四氯乙烷, 1,1,2,2-四氯乙烷 五氯乙烷1种:1,1,1,2,2-五氯乙烷 还有一个是六氯乙烷 9种,吼吼。
2、取代反应。共产生9种氯代烷烃:一氯乙烷1种:CH3CH2Cl。二氯乙烷2种:CH3CHClCH2ClCH2Cl。三氯乙烷2种:CH2ClCHClCCl3CH3。四氯乙烷2种:CCl3CH2Cl、CCl2CHCl2。五氯乙烷1种:CH3CH2Cl。六氯乙烷1种:CCl3CCl3。
3、三氯乙烷 (甲基氯仿) 化学式 CH 3 CCl 3 ,分子量 1339 ,无色不燃烧液体,有似氯仿气味,有毒;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苯互溶,溶于挥发油中,在潮湿空气中遇光分解缓慢。四氯乙烷 英文名 tetrachloroethane 乙烷分子中 4 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4、以下是一个示例:考虑一个由碳、氢和氯原子组成的分子,其化学式为C2H6Cl2。
反应原理为醇的卤代反应:roh+hcl(浓)+zncl2得到rcl。可用卢卡斯试剂区分六个碳原子以下的醇,正丁醇无反应,仲丁醇5——10min后出现浑浊,叔丁醇在室温下很快出现浑浊,分层。反应原理为醇的卤代反应:roh+hcl(浓)+zncl2得到rcl。
如果按SN机理反应,就有重排产物产生,如2-戊醇与氢溴酸反应有86%2-溴戊烷与14%3-溴戊烷;异丁醇在氢溴酸与硫酸中加热反应,有80%异丁基溴与20%三级丁基溴,新戊醇由于β位位阻太大,得到的是重排产物2-甲基-2-溴丁烷。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⑵ 定主链:以含有尽可能多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⑶ 命名:官能团编号最小化。其他规则与烷烃相似。
CH3CH2CH2OH,正丙醇。(CH3)2CHOH,异丙醇。CH3CH2OCH3,甲乙醚。说明:同分异构体在化学中,是指有着相同分子式的分子,各原子间的化学键也常常是相同的;但是原子的排列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有着不同的“结构式”。许多同分异构体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性质。
高中常见同分异构体有:邻二甲苯、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又称同分异构物。在化学中,是指有着相同分子式的分子,各原子间的化学键也常常是相同的,但是原子排列却不同的一类物质。也就是说,它们有相同的分子式,却有着不同的“结构式”。
以C5H12为例,写出C5H12的各种同分异构 (1)“成直链、一线串”:CH3—CH2—CH2—CH2—CH3 (2)“从头摘、挂中间”:(3)“往边排、不到端”:重复上述两式重复(2)、(3)两步,可写出C5H12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 ,所以C5H12共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1、不一样。虽然二者都含有钛白粉,但涂改液溶剂主要成分是三氯乙烷(有毒),甲基环己烷(微毒)和环己烷(极易燃),也含有重金属成分,对眼睛和肝肾破坏大,能引起慢性中毒。即使是环保涂改液也有一定毒性。涂改带主要成分是树脂,虽也含有以上成分,但含量远低于涂改液,所以涂改液毒性更大。
2、涂改液的危害主要是使用前和使用中。因为涂改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使用中很容易被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或者在使用时还没有干接触到皮肤,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甚至还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3、修正液是芳香烃,是有机物多少都会有毒,而且是会变成气态刺激黏膜建议不使用.而涂改带原来是少量有机物加无机物黏性较差,黏性好的是大量有机物加无机物.但都含有机物,不建议使用.最好用胶条有机物呈稳定不升华.●修正液的危害性 修正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应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