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eCl3溶液显色(酚羟基能显色)NaHCO3溶液,酸可以成盐溶解并产生CO2,酚不能。
2、先加碳酸钠,有气体产生的是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将这两个加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另一个是苯甲酸。
3、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邻羟基苯甲醛 其他三个没有现象 剩下三个分别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有气泡的就是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剩下两个用碘仿反应鉴别,加入碘仿,生成黄色固体的就是邻羟基苯甲醛,没有现象的是水杨酸甲酯。
4、加入Na2CO3,有气体产生的是苯甲酸或邻羟基苯甲酸 加入Fe3+,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反之是苯甲酸。另一组加入苯磺酰氯,再加氢氧化钠,产物溶于水的是N-甲基苯胺,反之是邻甲苯胺。
将晶体溶于水,测pH,前两者呈碱性,后两者呈酸性。此外邻羟基苯甲酸遇到三氯化铁会显色,苯甲酸不会。前两个区别可用醛酮类试剂,邻甲基苯胺会与醛酮类生成苯腙的沉淀,N-甲基苯胺不会。
向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不变的是苯甲酸。
N-甲基苯胺是个仲胺,发生亚硝化反应,生成油状物。2-甲基苯胺是芳香伯胺,生成重氮盐。向重氮盐溶液中加入苯酚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会生成非常鲜艳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答案:分别向这三种溶液中加入苯磺酰氯,无变化的是N,N-二甲基苯胺,再在有变化的两种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变化的是N-甲基苯胺,有变化的是邻甲基苯胺。
加入三氯化铁,显蓝色的是邻甲基苯酚,其他不反应;加入亚硝酸钠和盐酸,有气体生成的是对甲基苯胺;对二甲苯和硝基苯无现象;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消失的是对二甲苯,硝基苯无现象。
先加碳酸钠,有气体产生的是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将这两个加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另一个是苯甲酸。
分别是对甲基甲酸苯酯,邻甲基甲酸苯酯,乙酸苯酯,苯甲酸甲酯,间甲基甲酸苯酯等五种化合物。
可发生水解反应证明有酯基,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证明有酚羟基。一共9种结构如图。
⑵.能使氯化铁溶液呈紫色的是含酚羟基的物质。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含醛基的物质:甲酸盐、甲酸某酯、某某醛。⑷.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时一定存在两个呈对位分布的不同取代基。
①遇氯化铁显紫色,一定含有苯环、酚羟基。②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应该是 邻、间、对三种情况。实际考察的是-C2H6N基团的异构体数目,-C2H6N基团数目有五种:因此,异构体数目为15种。希望能帮到您。
加入Na2CO3,有气体产生的是苯甲酸或邻羟基苯甲酸 加入Fe3+,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反之是苯甲酸。另一组加入苯磺酰氯,再加氢氧化钠,产物溶于水的是N-甲基苯胺,反之是邻甲苯胺。
光照和加热是自由基反应的条件,基本自由基取代反应发生在甲基上;用催化剂(通常用三氯化铝、三氯化铁等或者直接用铁粉)是亲电取代反应的条件,亲电反应发生在苯环上。
而l4位的卢一羟基通常为游离。在17位的内酯环也是此类药物的特征之一,植物来源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内酯环通常为五元环,而动物来源的强心苷则为六元环。
N,N-二甲基苯胺反应性能很好,但是在水中溶解度不佳,所以常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这样就能形成铵盐并使其溶解,反应的时候芳香胺会再解离出来。但如果酸性过强,反而不利于芳香胺的解离。综上,pH通常控制在5~7。
1、向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不变的是苯甲酸。
2、加入Na2CO3,有气体产生的是苯甲酸或邻羟基苯甲酸 加入Fe3+,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邻羟基苯甲酸,反之是苯甲酸。另一组加入苯磺酰氯,再加氢氧化钠,产物溶于水的是N-甲基苯胺,反之是邻甲苯胺。
3、加入NaHCO3溶液,其中有气体生成的是苯甲酸,再加入FeCl3,其中苯酚会有紫色显出,再加入NaNO2/HCl溶液,进行加热后有气体放出的为苯胺,最后的剩下为甲苯。
4、区别如下:苯:在紫外光区域无吸收带,但在红外光谱法中可以发现苯环上存在一些振动吸收带。苯甲酸:由于苯甲酸具有羧基,因此可以在红外光谱法中观察到羧基中的振动吸收带。
5、测熔点 FeCl3溶液显色(酚羟基能显色)NaHCO3溶液,酸可以成盐溶解并产生CO2,酚不能。
1、首先用浓溴水,苯酚与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再用Na2CO3有气泡的为苯甲酸,无变化为苯甲醇。
2、加钠,有气泡放出的是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另外两个胺无现象。--- 加三氯化铁溶液,邻羟基苯甲酸显色,苯甲酸无现象。
3、将晶体溶于水,测pH,前两者呈碱性,后两者呈酸性。此外邻羟基苯甲酸遇到三氯化铁会显色,苯甲酸不会。前两个区别可用醛酮类试剂,邻甲基苯胺会与醛酮类生成苯腙的沉淀,N-甲基苯胺不会。
4、向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加入亚硝酸钠,静置或加热后有气体放出的是邻甲苯胺;生成黄色油状液体或黄色晶体的是N-甲基苯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