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法一:求实际密度:ρ=m/v=27g/20cm3=25g/cm37g/cm3,因此是空心的。方法二:求质量:假设此球是实心的,则质量应为m=ρv=7g/cm3×20cm3=54g27g,因此是空心的。
2、解:写出公式m=ρv 或ρ=m/v 或v=m/ρ 代入数据(注意要有单位)得出结果 。。简化格式:解:写出公式m=ρv 或ρ=m/v 或v=m/ρ 代入数据(注意要有单位)得出结果 。。
3、初二物理的解题格式应当规范,包括“已知”、“求”、“解”、“答”等环节。这有助于理清解题思路,避免遗漏关键步骤。以一道具体的物理题为例进行说明。题干为:已知金属甲和金属乙,甲金属密度是5000kg/m3,乙为10000kg/m3,将它们以2:3的比例混合(体积比),求合金的密度。
1、尺子是否靠边,绳子是否歪斜答案是(√3+1)/(√3+3)吗 ,如果是我就写出解题思路,如果错了,那我的也错了有图有真相啊。你这没图怎么让人做啊。我大体上给你个思路吧。是这样的,但凡要求密度的在初二只学过:密度等于质量除体积,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了甲乙的质量比与体积比就可以解决了。
2、这是初中物理竞赛题吧。首先在茶杯中装一定量的水,把红薯放进去,然后加食盐,不断加(当然不考虑食盐水饱和的情况),直到红薯在水中悬浮。用密度计测出盐水密度p1(密度符号用p表示)。由沉浮条件可知此时 浮力=重力 红薯质量m,体积V,密度p。
3、24 39 m 液体的密度是___kg/m3;表中m=___g。1000;49 计算题:2 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ρ1ρ2),质量均为m,要求配成密度为(ρ1+ρ2)/2的混合液体。
4、因为细棒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支持力等于重力等于 7G,细棒的压力等于7G。可以把CB看做一个杠杆,C为支点,设夹角为a 则3G X0.5BC X sin a=F0 x BC X cos a。则tan a =2F0/3G。答案为7G和2F0/3G。希望给分,谢谢。
5、管下沉到最低位置阶段中,浮力等于不变,求出向下加速度 即管在这阶段中做匀减速运动,所需时间 管下沉到最低位置共需时间 点评:从分析与求解过程中可知有多种解法,可以多种角度考查浮力知识、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本题利用参考圆来分析,求解相应、时间、速度等比较方便,但要注意对应关系。
分析:要求液体的密度,那么跟密度有关的公式,就只有p=m/v,以及浮力公式F浮=p液gv排。再根据题目给的条件,当然选用浮力公式比较好求解。所以,根据第(2)问,当橡皮泥完全沉入杯底时,浮力等于0.018N,此时V排=V物=20立方厘米。
液体密度需要根据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体积)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在物理学领域,求解液体密度或压强问题时,存在两个主要的公式。第一个公式,P=F/v,适用于多数求压强问题,无论固体或液体,均可使用此公式。第二个公式,P=ρgh,则专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压强计算。在解题时,应当根据题目给定条件,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液体密度的公式。
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例如在0℃附近,各种金属的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时,物体体积的变化率)大多在10-9左右。深水中的压力和水下爆炸时的压力可达几百个大气压,甚至更高(1大气压=101325帕),此时必须考虑密度随压力的变化。
代入回方程(1)可得出 m1 的值,再求出烧杯的质量:\[m1 = 60 - 1 \times 20 = 40 \text{ g} \]因此,烧杯的质量为 80g。 当液体的体积为 70cm时,可以再次应用液体的密度计算总质量。
测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称量法: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盐水的密度ρ盐水=ρ水(G-G2)/(G-G1)。 提示: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称重法。F浮力=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液体中的示数。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在水中浮力为F浮=G-G1=ρ水gV排(全部浸入时V排等于石块的体积),在盐水中浮力为F浮=G-G2=ρ盐水gV排。
在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中,水的质量是0.9千克,瓶子本身的质量是0.4千克,由此可知瓶子的净容积内的水的质量为0.5千克。而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每立方米,因此瓶子的容积可以计算为0.5千克除以1000千克每立方米,得出瓶子的容积是0.0005立方米。
密度 ρ盐水=ρ水(G-G2)/(G-G1)提示: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 称重法 。
石块密度表达式:ρ石=ρ水m0/(m2-m1+m0)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质量m0。②、将烧杯装满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的质量m1。③、将水倒掉,擦干烧杯,将烧杯装满待测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此时烧杯、待测液体的质量m2。
首先瓶的体积=加满水后水的体积,即:1-0.2=0.8kg(水的质量)水的密度为:0kg/立方米。 所以瓶的体积即水的体积(也是装满液体后液体的体积=质量除以密度=0.8除以1=0.8立方米。 再求另一种液体的质量,即:64-0.2=44kg。 这种液体的密度=质量除以体积=44除以0.8=8kg/立方米。
测量方法:放少许铁砂入试管使其可以悬浮于两装满液体的烧杯中:先将试管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并用刻度尺测出试管下陷深度h1;再将试管放入装待测液体的烧杯中,测其下陷深度h2。计算待测液体密度q: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